“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清晨6時的校園長廊里,清亮的誦讀聲穿透薄霧傳來。一個身影正對著泛白的天光反復調整朗誦時的手勢,時而蹙眉深思,時而展顏一笑。太和縣第三中學八年級學生張涵芮是阜陽市古詩詞背誦大賽的“三冠王”。2019年至2023年,她連續五年參加詩詞背誦大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用熱愛與執著在傳統文化的長河中淘漉出屬于自己的珍珠。
牙膏沫子沾滿了《唐詩三百首》
面對鏡頭,張涵芮緊張得攥皺了衣角,把《桃花庵歌》的作者“唐寅”發音成“陶寅”......2019年,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張涵芮第一次站上了阜陽市古詩詞大賽的舞臺。在晉級決賽時,卻因一個字的錯誤發音而錯失了一等獎。
正是這次挫折點燃了她的斗志,放學后,她將書包甩在沙發上,徑直奔向書房,攤開燙金的詩詞集,手指劃過那些曾因發音失誤而失色的詩句,她開啟了“聲韻攻堅戰”。
她將易錯字一一標注,先借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核對標準讀音,再跟著《中國詩詞大會》的朗誦音頻逐句跟讀。為了精準把握音調,她在墻上貼滿了五度標記法示意圖,對著鏡子練習發音,觀察唇形變化,發開口音時,嘴唇張大呈圓形;閉口音則微微收攏,讓氣息在口腔內回旋。遇到平翹舌不分的難題,她就含著小顆粒練習,直到舌頭靈活得像跳動的音符。張涵芮媽媽說:她連刷牙時都在對著鏡子背詩,牙膏沫子沾滿了《唐詩三百首》。
“走火入魔的小詩仙”
2022年備賽期間,張涵芮遭遇了“瓶頸期”,長達800多字的《長恨歌》像一道天塹橫在面前。“背到‘芙蓉帳暖度春宵’時就卡殼,急得直哭。”班主任李燕回憶,后來張涵芮發明了“時空穿越法”——給每段詩自創場景,把詩句變成腦海里的小電影;她還發明了“便簽標注”——紅色是邊塞詩的豪邁,藍色的是田園詩的恬淡,黃色是送別詩的惆悵......
盛夏的教室沒有空調,她穿著被汗水浸透的校服,讀“大漠孤煙直”時,想象自己立于戈壁,讓“直”字如孤煙般筆直上揚;讀“涌泉石上流”,便將聲音化作潺潺溪流,讓“流”字婉轉綿長。同桌戲稱她是“走火入魔的小詩仙”,她卻笑著晃了晃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看,這是李白的酒漬,那是杜甫的淚痕。”
“詩句已經融入你的氣質”
2023年的決賽現場出現了令張涵芮難忘的場景,當評委老師將一等獎證書遞給她時說,“五載春秋,五度登臺,你用五年時光詮釋了什么是‘持之以恒’,從最初略顯生澀的背誦,到現在充滿韻味的吟詠,我們見證了你與詩詞共同成長的歷程。那些詩句不再只是比賽的內容,而已經融入你的氣質,化作你生命的一部分。”
“小姑娘,你背誦得真好!”比賽剛結束,兩位熱情的阿姨快步追了上來,眼中滿是贊許。那一刻,陽光透過禮堂的玻璃窗灑落肩頭,優秀的表現、獲得的認可和為校爭光的榮譽都讓她倍感自豪。
“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張涵芮說,愿以詩詞為翼,以責任為帆,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那些挑燈夜讀的時光、賽場上的精彩綻放,都讓她更加堅信青春的價值不僅在于個人的收獲,還在于用所學所長服務集體、回報社會。未來,她將繼續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少年既能吟誦千年經典,更能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點 評
張涵芮不僅學習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展現出了全面發展的優秀素質。作為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她認真負責,無論是組織活動還是協調事務,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為同學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古詩詞背誦大賽中,她憑借著熱愛與堅持,成為市級 “三冠王”,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而且,她還經常幫助同學,帶動大家一起進步。希望她能繼續保持這份熱情和責任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精彩,激勵更多同學一同成長!□太和縣第三中學團委書記 田鳳芩
(記者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