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雨水增多,天氣轉暖,野生蘑菇漸入生長旺季,人們在踏青時很容易摘取一些回家烹制,但因誤采誤食野生蘑菇而引發的中毒時有發生。4月2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不要采摘也不要購買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種類繁多,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設備,普通人僅靠顏色、形狀、氣味難以準確鑒別眼前的蘑菇到底是“美味”還是“毒藥”。野生毒蘑菇中毒后表現的癥狀也各有不同:
胃腸炎型: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多在食后0.5~6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劇烈惡心嘔吐、陣發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為主,體溫不高。
神經精神型: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在食后1~6小時內發病。臨床癥狀除有輕度的胃腸反應外,主要有明顯的副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流涎、流淚、大量出汗、瞳孔縮小、脈緩等。嚴重者可有精神興奮或抑制、精神錯亂、譫妄、幻覺、呼吸抑制等表現。
溶血型:中毒潛伏期多為6~12小時,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急性溶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病3~4天后出現溶血性黃疸、肝脾腫大,少數病人出現血尿。
臟器損害型:此型中毒最嚴重,可損害人體的肝、腎、心臟和神經系統,病情兇險而復雜,是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類型。
光過敏性皮炎型:一般在食后1~2天發病。誤食后出現類似日光性皮炎的癥狀。在身體暴露部位出現腫脹、疼痛,特別是嘴唇腫脹外翻。另外還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等癥狀。
如何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呢?專家提醒,不要采摘也不要購買野生蘑菇,切勿在路邊攤購買野生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中毒怎么辦?專家表示,一旦誤食了采摘的野生蘑菇和不明來源的蘑菇并出現癥狀,應立即到醫院診治,癥狀嚴重者撥打120急救電話,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便鑒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在等待醫院救護時,可給中毒者飲用大量溫開水或淡鹽水,并刺激其喉部,盡量使其將胃里的東西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對于已經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記者 馬冰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