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靈璧,暑氣漸濃,新華書店二樓卻涌動著別樣的溫情。靈璧青年志愿服務隊發起的青“伴”?暖心伴讀營,從7 月10 日到8 月10日,用31 天的陪伴,在書海與童真間,書寫了一段志愿佳話。
7月 10日上午,陽光透過書店的玻璃灑在二樓,開營儀式簡單而有序。縣新華書店喬經理向志愿者們講解活動事宜,從照顧孩子的注意事項到整理書籍的具體要求,一一細致說明。志愿者們認真傾聽,不時點頭記下要點,一場與書香、童真的相遇就此正式啟幕。
志愿隊伍迅速分工,一部分走向書架,開始整理雜亂的書籍。他們仔細地將散落的書籍分類、上架,手指拂過書脊,將每一本等待被翻閱的書都擺放整齊,方便孩子們查找。另一部分志愿者則負責接待前來的孩子們,從幼兒園的萌娃到初中的學子,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上滿是好奇與期待,志愿者們耐心引導他們登記,開啟這段伴讀時光。
在這31 天里,整理書籍的志愿者們每天重復著分類、上架的動作。他們輕輕擦拭書皮上的灰塵,把歪斜的書擺正,看似枯燥的工作,卻守護著知識的秩序,讓書店的閱讀環境始終整潔有序。
照顧孩子的志愿者們更是開啟了“全能模式”。遇到孩子解不開數學題,他們會蹲下身,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把抽象的數字變成孩子們能理解的內容;當孩子寫作文卡殼時,他們就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激發孩子們的靈感。課間時分,志愿者們還會組織益智小游戲,“成語接龍”時,孩子們絞盡腦汁、童聲稚語;“拼圖大作戰”里,孩子們快速拼裝,歡笑聲在書店里回蕩。
7月 30日的“跨學段故事分享會”打破了年級界限:小學生們奶聲奶氣地講著《小兔子的冒險》,初中生則分享了《哈利波特》里的勇氣故事,志愿者們適時引導“故事里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困難?如果是你會怎么做?”,讓分享不只于“聽”,更在于“思”。有個平時害羞的二年級女生,在志愿者的鼓勵下第一次站上小講臺,講完后紅著臉說:“原來來講故事這么開心!”。“成語接龍挑戰賽”則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活動按學段分組:小學組圍繞“春夏秋冬”等常見成語接龍,輸了的小朋友表演一個小節目;初高中組則加入“成語典故搶答”,志愿者講解“畫龍點睛”“聞雞起舞”的由來時,孩子們聽得眼睛發亮。“以前覺得成語難記,現在玩著玩著就記住了,還知道了成語背后的故事!”一位初一學生說。為增強互動性,志愿者還設計了“成語飛花令”環節,孩子們在你來我往中加深了對成語的理解。
8月 10日下午,活動進入尾聲,“你做我猜”游戲點燃了現場的歡樂氛圍。小朋友夸張地模仿“小貓咪”,同伴秒懂搶答;“大老虎”的動作剛擺出來,答案也隨之脫口而出。緊接著的做漆扇活動中,孩子們將空白的扇子緩緩浸入顏料桶中,讓漆膜均勻附著在扇子表面,志愿者在旁協助,調制顏料、教技法、幫忙擦干扇子中殘留的水分。看著一把把素扇變成“藝術品”,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活動結束時,志愿者們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模樣,疲憊感一掃而空。有志愿者感慨:“第一次做這樣的志愿活動,雖然累但很值得!”孩子們的笑聲、不舍的眼神,成了志愿者們心中最美的勛章。
青“伴”?暖心伴讀營的31 天,是志愿力量的具象化體現。志愿者們用雙手整理書香,用耐心陪伴成長,讓書店二樓成為知識與溫暖交融的小天地。這一段段陪伴,不僅幫助孩子們解決了學習難題、帶來了歡樂,更在他們心底種下了志愿與關愛的種子。
當孩子們帶著新收獲、揣著快樂回憶離開,當書店恢復寧靜,那些志愿時光里的故事仍在延續溫暖—— 它是靈璧夏日里的一抹清涼,是青年志愿者們用行動書寫的“愛與陪伴”,讓“志愿”二字,在書香與童真的滋養中愈發閃亮,也告訴著這座城市:善意藏在日常的堅守里,溫暖源于每一次真誠的付出。(通訊員 張瑞)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