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正青春 銅陵篇
聚青春
作為聯系青年、服務青年的橋梁紐帶,團銅陵市委始終將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培養青年家國情懷、提升綜合素養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團市委以暑期政務實習為切入點,深耕校地協同育人模式,通過搭建平臺、精準對接、全程服務,既助力地方破解發展中的“真問題”,又讓青年在實踐中錘煉“真本領”,切實彰顯團組織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服務者角色。
精準對接 搭建校地合作橋梁
為摸清供需,實踐活動啟動之初,團市委積極與政府各部門溝通,了解政務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和痛點。同時,廣泛收集高校資源信息,掌握大學生專業特長和實習意向。通過對雙方需求的精準分析,制定出詳細的實習崗位清單,確保實習崗位與大學生專業的匹配度。
“光有匹配度還不夠,還得暢通對接渠道”。據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青春銅陵”線上平臺,團市委專門開發了實習崗位云匹配系統,實現學生專業、實習意向與崗位需求的智能匹配。該系統自2019年啟用以來,廣受社會各界的關心與關注,先后有近350家單位參與其中,開發實習崗位2000多個。今年暑期,銅陵市共開發了271個崗位,其中包括100個愛心暑托班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崗位,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
精心組織 助力大學生無憂實習
作為實習工作的組織者,團市委承擔著統籌協調、組織安排的重要職責。在實習過程中,團市委精心組織各項活動,確保實習工作有序開展。
崗前培訓環節,為了讓實習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了解工作內容和要求,團市委組織開展了崗前培訓,幫助學生提升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習期間,為加強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團市委定期組織開展交流活動。通過舉辦“2025年大學生銅陵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分享實習經驗和心得體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作為服務者,團市委還始終關注實習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學生提供貼心的服務,助力學生培養真本領。如為參加暑期政務實習的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學生的實習生活提供安全保障。提供午餐補助等便利,讓學生能夠安心開展實習工作。密切關注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待實習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實習表現、工作成果等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生出具實習證明。
成效顯著 解決真問題培養真本領
在大學生暑期政務實習工作中,團市委通過架起校地橋梁,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助力地方解決真問題,培養青年真本領,使得大學生暑期政務實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得到了大學生的智力支持,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青春動力。另一方面,實習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通過實習鍛煉,大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讓他們對地方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服務地方、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了自身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
團市委將繼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校地聯動機制,擴大實習覆蓋面,創新實踐形式,讓更多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以青春之力為地方發展注入持久動能,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青年學子體驗非遺拓印
在城市打卡角定格青春記憶
實踐錄
作為政務實習生,我不僅參與了“千名學子銅陵行”活動,實地走訪銅陵市博物館、犁橋水鎮,也跟隨相關部門一起投身于“青呼我為,科技助農”等工作中,參與“青創會客廳”暨青年企業家仲裁專題研討學習交流會,深入了解活動的組織流程和細節安排,學習到許多溝通協調的技巧。
實習時間雖短,但所見所學已深深嵌入記憶中。我對“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在哪里”有了更直觀的體會,團組織在整個過程中始終發揮著組織者、推動者、服務者的關鍵作用,搭建起高校與地方之間的橋梁,為大學生提供了鍛煉能力、認識社會的平臺。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更加意識到青年肩上的責任與擔當,也希望今后將所學所思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家鄉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 張樂晨
在銅陵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實習的這段經歷,讓我對政務工作的認知從抽象概念逐漸具象為有溫度、有厚度的實踐。作為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一線參與者,我深刻體會到政務工作不僅是程序與文件,更是對民意的傾聽、轉化與落實。
在整理人大代表建議時,我看到一條條關乎教育、交通、養老的民生訴求如何通過規范化流程成為政策制訂參考;在旁聽常委會會議時,我感受到議題審議中既有嚴謹的法律尺度,也有飽含溫度的民生考量。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政務工作者永遠不變的宗旨。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愿以青春為筆,蘸滿理想的墨,讓個人夢想與中國夢同頻共振,在祖國的大地上書寫奮斗的篇章。
□西安交通大學 章 瑞
實習期間,我參加了團市委組織開展的“請喝一杯水”公益行動等多個活動,并完成了新媒體平臺上的宣傳工作。不僅積累了活動策劃與組織的經驗,而且專業采編技能也得到顯著提升。
這段實習經歷為我打開了成長的新窗口。我深切體會到政務工作的嚴謹細致,也收獲了活動成功落地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更在協同合作中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未來,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嚴謹的態度,在學習和工作中穩步前行。
□四川大學 章馨悅
書記說
雙向賦能匯聚城市發展的蓬勃力量
□團銅陵市委副書記 張三寶
持續拓展領域、創新形式,讓更多青年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以青春之力賦能銅陵發展。一直以來,團市委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融入工作大局,始終以“校地協同、精準賦能”為特色,讓青年在服務地方中成長。今年共有271個崗位實現了專業與需求精準對接。
實踐中突出“全鏈條服務”:崗前培訓幫學生快速適應,定期交流讓經驗互鑒;購買意外險、發餐補、解難題,讓學生安心實踐;實習結束出具綜合評價證明,形成成長閉環。
成效上實現“雙向共贏”:地方獲青年智力支持破解發展難題,學生在政務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深化對家鄉的認知。
本次暑期政務實習是團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生動實踐,既為地方發展輸送了“青年智囊”,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課堂,更讓大學生在服務社會中明白了“青年成長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深刻內涵。展望未來,團市委將繼續扮演好組織者、推動者和服務者的角色,不斷完善大學生暑期政務實習工作機制,拓展實習領域和崗位,提高實習質量和效果。
(通訊員 趙旭 王康 記者 程榕娟)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