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正青春 亳州篇
聚青春
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實踐中增加對城市的了解,提升城市吸引力,近年來,團亳州市委聚焦引才留才育才和服務大學生實習實踐,通過校地合作、部門協作、市縣聯動,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組織開展各類大學生實踐活動。今年以來,依托“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暑期大學生‘三下鄉’”“青年人才亳州行”等品牌項目,累計提供崗位2000余個,組織人才行及“三下鄉”活動50余場,吸引61所高校、近3000名青年學子來亳實踐,為亳州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多方聯動 深挖實踐潛力
團市委積極整合“政——社——企”“市——縣(區)——鄉(鎮)”資源,聚力打通“崗位開發”全鏈條,為大學生提供多種實踐平臺,讓在亳實踐學子成為助力城市發展的蓬勃力量。
立體聯動,精準深挖崗位需求。采用“團市委牽頭,市直單位申報、縣(區)協同聯動”的動員模式,遵循“按需設崗——網絡發布——自主申報——雙向選擇——屬地管理”的工作原則,與亳州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聯合發文,面向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龍頭企業等征集大學生實習實踐崗位2000余個。這些崗位涵蓋政務實習、企業實踐、基層治理、文化宣傳、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
多方動員,全面擴大宣傳覆蓋。運用“線上+線下”模式,做好崗位征集與宣傳工作。線上依托“共青亳州”新媒體平臺,廣泛發布崗位征集公告;線下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組織下發征集通知,全方位摸排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依托“共青亳州”新媒體平臺,發布三期崗位信息,并通過全市各級團組織、市駐外團工委廣泛宣傳、動員報名。同時,結合實踐崗位需求,定點聯系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等20余所高校,委托高校開展校園宣傳,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
政企攜手,豐富拓展實踐資源。與文旅集團、古井集團、康美藥業、永剛藥業等國企、民企合作,結合亳州產業特色,選定“中藥材炮制車間”“中藥材標本博物館”“中藥材植物發酵廠區”“酒文化博物館”“花戲樓”“曹操地下運兵道”等特色參觀實踐點位。通過沉浸式、體驗式實踐,讓青年學子更深入地了解亳州特色產業。
多措并舉 提升實踐能力
為切實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團市委精心組織、多措并舉,通過強化崗前教育培訓、精準匹配實踐崗位、搭建學思踐悟平臺,助力大學生快速融入崗位、鍛煉專業技能、深化實踐認知,有效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培訓當先,快速融入崗位。團市委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抓手,聚焦大學生學習和工作需要,動員各單位開展崗前培訓,將市情縣情、就業政策、崗位職責、實踐紀律、安全工作等納入崗前培訓重要內容,并通過職場體驗活動,引導大學生快速了解實習實踐單位和崗位,樹立正確實習實踐心態,快速提升實習實踐能力。
精準匹配,鍛煉專業技能。各用人單位依托前期學生報名信息,依據其學校背景、專業所長進行人崗匹配。通過安排專人指導,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工作實踐,有效提升專業認知、實踐技能、溝通協調能力等,切實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未來就業競爭夯實基礎。
學思結合,豐富實踐成果。積極動員參與崗位實習的大學生撰寫實習感悟,總結實習經驗,在總結中進一步提升綜合思考、梳理歸納的能力,鞏固實習鍛煉成果。與來亳實踐的高校團隊對接,根據各團隊專業特色和亳州產業發展、城市宣傳等需求,提前約定調研課題,增強實踐調研針對性,提升實踐調研成果轉化率。定期舉辦“亳攬英才·智匯藥都”座談會,聽取各高校青年師生、在亳實踐學子對實踐活動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從中汲取改進實踐工作和助力城市發展的青春智慧。截至目前,共收集相關意見建議、實踐感悟、調研報告等89份。
多管齊下 提升實踐效力
面對來亳實踐大學生及團隊,團市委主動上前、貼心服務,構建長效機制,為實踐學子畢業后來亳回亳埋下伏筆,將短期實踐變為長期合作,招才引才變為雙向奔赴,極大地提升了實踐成效。
貼心服務暖才,實踐隊伍不斷壯大。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機制及專屬服務群,提供從接站入住、崗位對接、課題指導、企業參觀到紓難解困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務,以一系列細致入微的保障服務,為大學生們的實踐之路筑牢“暖心后盾”,讓每個來亳實踐的學子都感受到“亳人不薄”的熱情。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多次來亳,來亳實踐的學校從2021年的十余所發展至2025年的六十余所,來亳實踐人數從不足千人發展至三千多人。
長效機制育才,實踐深度不斷拓展。積極與來亳實踐高校團委合作,豐富實踐活動、簽署共建協議、建立實踐基地、聘請“招才引智大使”等,持續吸引高校學子來亳參觀實踐,實踐路線也從泛泛參觀到深鉆細研,不斷拓展實踐寬度、深度,讓實踐真正成為提升專業技能、增強就業本領的平臺。
延伸服務留才,實踐成效不斷提升。人才引進來,還須留得住。團市委從就業創業、婚戀交友、樂享生活等方面著手,帶領來亳實踐大學生參觀創客空間,了解青年創業扶持政策,觀看《向往》《青年100》等宣傳片,了解城市樂享樂活環境,從發放人才補助及青年驛站政策了解惜才愛才氛圍,爭取讓更多的大學生因興趣來亳實習實踐,因城市魅力來亳就業創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亳實踐團隊
“‘亳’攬英才 智匯藥都”2025年暑期實習實踐大學生亳州行活動
實踐錄
在利辛縣永興鎮改廁辦與農監站實踐期間,我跟隨改廁辦工作人員走訪全鎮各個行政村,逐戶核查廁所改造的細節,記錄群眾的反饋與建議,梳理匯總有待改進的問題......當目睹嶄新的衛生廁所替代了陳舊的旱廁,聽聞老鄉笑著說“現在家里干凈多了”,我驀然領悟:那些表格里的數據、報告中的建議,最終都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國家的惠民政策,正是經由一雙雙沾滿泥土的手,落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這段扎根基層的時光,讓我在泥土的芬芳中觸摸到鄉村振興的脈搏,更在實踐中讀懂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
□文華學院 黃 旭
在亳州市教育局計審科實踐期間,我參與了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系統學習了教育系統的資產管理規范以及資金項目全流程管理要點。我認真核對報銷賬目和資產處置資料,還實地參與了全市幼兒園、中小學教育收費的專項審計工作。
這段經歷讓我真切感受到基層干部嚴謹細致、務實篤行的工作作風。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系統的財務管理與財務監督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為教育事業的規范運轉筑牢堅實根基。
此外,亳州這座城市不僅呈現出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和內涵豐富的文化特色,更彰顯出蓬勃向上的經濟發展活力與巨大潛力。
□武漢大學 劉玉婷
在本次暑期實踐中,我在團市委得到了充分鍛煉,表達和寫作能力均有顯著提升。從初稿到終稿的每一次修改,都要求我深入了解現階段的工作內容。
過去,我看待問題的視角多停留在學生思維層面,缺乏對實際情況的考量。所以,初稿中的某些角度未能兼顧到各部門運轉等實際情況。此次實踐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如何將“象牙塔”里論文式的寫作,轉變為能夠服務實際、落地實施的行動方案。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愿以實干展現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南開大學 孟文靜
書記說
多措并舉架橋梁 三力齊發助成長
□團亳州市委書記 杜 飛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是促進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更是引導青年學子認知社會、服務發展、樹立正確擇業觀的有效載體。
團市委始終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多措并舉為青年學子搭建成長平臺。在整合多方資源上下功夫,完善保障機制,為大學生實習實踐保駕護航;在深化校地協同上下功夫,依托“青年人才亳州行”“高校學子返家鄉”“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等品牌項目,構建多層次實踐體系;在創新活動設計上下功夫,結合高校專業特色與亳州“4662”產業發展規劃,量身定制實踐路線,助力學子深度了解亳州。
團市委將持續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機制,以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牽引,促進“青春亳州”與“有為青年”的雙向賦能,讓城市與青年在相互成就中共創美好未來。
(郭彥 梁溢洋 記者 徐 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