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藥都探萆小分隊”走進中華藥都——安徽省亳州市,探尋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根脈,調研產業發展現狀,旨在為傳承創新注入青年力量。
圖為實地調研的團隊成員在華佗中醫藥博物館內合影
直擊康美城,洞察產業脈動
7月9日清晨,團隊探訪康美中藥城。這座占地1000畝的交易市場,攤位超8000個,匯聚了全國30個省市的近20000名藥商,年交易額突破560億元,占全國近三分之一份額。漫步交易區,白芍、枸杞等2800余種藥材琳瑯滿目,線下批發與線上電商平臺聯動的場景,展現著傳統產業的現代化轉型。
圖為調研當天康美中藥市場實景
“現在不僅做線下批發生意,還通過康美中藥網接訂單,去年線上銷售額就有500多萬元。”一位經營當歸的商戶介紹道。據了解,目前已有千余家商戶布局電商,年線上交易額達56億元。但訪談中,商戶們也提及困境:中藥材價格受氣候、市場影響波動大,國際市場對農殘、重金屬的檢測標準日益嚴苛,出口面臨不少壁壘。
圖為實踐隊員與市場商戶交流的場景
溯源華祖庵,觸摸千年醫脈
緊接著,團隊便來到華祖庵中醫藥博物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歷史厚重。步入序廳,“華夏醫脈”大型浮雕沿時間軸鋪展,從神農嘗百草到歷代醫家傳承,清晰勾勒出中醫藥的發展軌跡。“華佗醫韻”展區內,對華佗創制麻沸散、創編五禽戲的事跡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成員們直觀感受“亳州之子”的醫學智慧。
“藥材博覽”展區陳列著多種藥材標本,干品密封與恒溫保鮮的展示方式,搭配產地、功效等注解,讓團隊成員對亳菊、白芍等本地道地藥材有了具象認知。在“虛擬診病”互動區,通過模擬中醫診斷流程,大家在趣味體驗中理解“望聞問切”的精髓。
圖為中醫藥博物館內麻沸散的制作場景
體驗非遺技,聚焦傳承之困
調研期間,團隊專門體驗了中藥炮制與五禽戲兩項非遺技藝。在炮制作坊,在傳承人的帶領下,成員體驗了切片和炒制的流程。“每一步都要憑經驗拿捏火候,這樣才能增強活血功效。”但傳承人坦言,傳統炮制耗時費力,年輕人愿學的少,面臨“斷代”風險。
在城市廣場,團隊跟隨教練學習五禽戲。虎舉、鹿抵等動作模仿動物形態,暗藏調理氣血的中醫原理。“現在公園練的人不少,但年輕人多覺得是‘老人操’,系統學習者少。”教練的話讓成員們意識到,這項源自華佗的養生術,亟須更貼近年輕群體的傳播方式。
圖為團隊成員體驗炮制技藝的炒制過程
滿載收獲歸,共繪發展新篇
此次亳州之行,團隊既觸摸到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也看到產業發展的活力與挑戰:非遺技藝傳承斷層、市場競爭同質化、國際標準對接不暢等問題亟待破解。
成員們表示,青年當以創新之力破局:可搭建數字平臺記錄炮制技藝,用短視頻推廣五禽戲;結合大數據助力種植決策,推動產學研融合提升藥材品質。傳承岐黃薪火,助力產業升級,安財學子將持續探索,讓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通訊員:田靜月)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