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洪鋪鎮石庫村石庫咀祈福亭內氣氛熱烈,掌聲、討論聲此起彼伏,一場別開生面的“破陋習、樹新風、共建美好家園”移風易俗主題宣講活動正在進行。洪鋪鎮創新采取“原創現代黃梅小戲+政策解讀”的形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打頭陣,將文明新風吹進老百姓的心田。
“實”字當頭,書記帶頭話新風。“看完《為‘甜蜜’減負》的小戲,咱們接著聊聊咱石庫村婚喪嫁娶的習俗。”石庫村黨支部書記朱之華開場就直奔主題。他深入剖析了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帶來的沉重負擔,并講述了本村的真實事例:一戶人家為兒子婚事東拼西湊支付高額彩禮,導致小兩口婚后長期背負債務,家庭矛盾不斷。這些“身邊事”讓在場村民真切感受到舊俗對家庭幸福和鄰里和睦的深刻傷害。
“硬”規落地,村規民約亮標準。“新修訂的《石庫村紅白喜事操辦標準及實施細則》里,就是咱們石庫村移風易俗的具體標尺。”朱書記拿起新修訂的文本,逐條解讀核心內容:婚事新辦,倡導婚宴規模控制在20桌以內,非直系親屬禮金不超過200元,鼓勵集體婚禮、旅行結婚等簡約形式;喪事簡辦,提倡喪事辦理時間壓縮至3天,簡化儀式流程,不搞大型宴請,鼓勵采用播放哀樂、鞠躬默哀、佩戴白花或黑袖章等文明健康的喪葬禮儀;其他不辦,滿月、喬遷等喜慶事宜提倡以家宴為主,不濫發請柬。朱書記強調:“這些標準既傳承了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又堅決遏制住了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
“熱”議共鳴,群眾暢言聚共識。宣講活動現場氣氛活躍,村民們紛紛打開話匣子。“這個小戲演到心坎里了!我兒子去年旅行結婚,按新規矩辦,起初怕人說閑話,結果親戚朋友都說好!小兩口旅行回來感情更甜蜜了!”馬大姐的分享引來一片贊同聲。陳大爺也深有感觸地說:“老母親在世時我們兄弟幾個輪流照顧,盡心盡力。老人家走后,我們簡簡單單辦了后事,既盡了心又沒給孩子們添負擔。相信老人家也是理解的。”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厚養薄葬”的真諦和踐行新風尚的獲得感。
“破”除顧慮,坦誠交流解心結。講解結束后,部分村民提出“簡辦是否顯冷清、沒面子”的疑慮,洪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工作人員耐心回應:“真情實意遠勝場面排場! 孝順,看的是老人在世時的噓寒問暖、端茶送藥;情誼,看的是平時的互幫互助、真誠相待。大操大辦換不來真心,平時的互相問候、困難時的幫把手才是親朋好友感情交流的好辦法。”同時,他表示后續洪鋪鎮將創作更多的移風易俗主題的現代黃梅小戲,深入各村組表演,讓崇尚節儉、追求文明的新風尚更加深入人心。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洪鋪鎮將通過文藝匯演、文明家庭評選、拍攝宣傳短視頻等多元化形式,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宣傳引導,久久為功,讓文明新風的種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位村民的心田,扎根發芽、開花結果!(錢勝男)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