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圖為人工智能板塊展出的“飛拍機器人”。本報記者 范柏文 攝
合肥市包河區科大硅谷中國視界園區俯瞰圖。本報通訊員 馬二虎 攝
當前,不論是“越來越聰明”的智能汽車,還是能為人“解惑”的DeepSeek,AI技術迭代仿佛掀起颶風,把硬核科技從實驗室帶向產業的競技場。國家層面,“人工智能+”行動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前不久,我省印發《安徽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加速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產業起步較早的安徽,也正搶抓風口,讓人工智能更能為千行百業賦能,讓產業生態活力迸發。
夯實“人工智能+”技術底座
模型、算力等關鍵軟硬件技術研發如同“人工智能+”的基座,能為其提供創新源頭動力。
“俺老孫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這世博會場館再大,也難不倒我!”近日,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齊天大圣“孫悟空”正用流利的中、日、英三種語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談笑風生。
這款AI孫悟空由位于合肥高新區的科大訊飛基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星火大模型”打造而來。
“AI孫悟空是中國館唯一大模型展項,靠的是自主可控的AI硬實力?!笨拼笥嶏w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孫慶華介紹,公司的訊飛星火大模型基于全國產化算力底座訓練,實現全棧自主可控,具備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多模態等七大核心能力,并持續迭代升級。
今年3月,訊飛星火X1實現再升級,在模型參數量比業界同類產品少一個數量級的情況下,數學能力全面對標DeepSeek R1和OpenAI o1,在中文數學各項任務中均實現領先。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國家隊”,科大訊飛在大阪世博會上的精彩亮相,向世界遞出安徽人工智能的“創新名片”。
近年來,安徽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早在2018年就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專項規劃,2021年,將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興產業高位推進。
前不久,《安徽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印發,更是為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按下“快進鍵”。
《方案》提出,經過三年努力,到2027年,我省人工智能要實現底層能力建設保持領先、應用滲透率大幅提升、產業生態基本成型、融合應用集聚成勢,通用大模型性能居全國前列,歸集高質量行業數據超過30PB,智能算力規模超過30000P。
發展“人工智能+”底層研發要扎實。我省將做大做強通用大模型,加速布局行業大模型,支持垂類場景模型聯合研發,建強開放平臺,鼓勵開源發展;適度超前、科學布局全省算力資源,加速構建國產算力及產業生態;加快智能傳感、高端存儲、工業軟件等關鍵軟硬件技術研發,持續提升國產超大規模智算平臺能力。
釋放更多高質量場景機會
應用場景既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日,在位于蕪湖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白馬山水泥廠的中控室里,大屏上呈現出整個工廠的核心生產數據,可以實時監控生產情況。
當前,水泥行業面臨行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難題。為此,海螺集團攜手華為進行協同技術攻關,打造了首個水泥建材行業AI大模型。
“在熟料生產線上,整合數年數據,大模型實時精準預測3天和28天的熟料強度,準確率達85%以上?!焙B菟鄶底职鍓K安徽智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業部負責人王涵介紹,過去工人靠經驗“鉆”,現在能靠數據“算”,精準預測后,次品率也大大下降。
同時,大模型的應用讓水泥生產實現標準煤耗下降1%?!翱刹荒苄∏?%。”王涵算了一筆賬,以白馬山水泥廠為例,按5000噸的日熟料生產線測算,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余噸,僅燃料成本一年即可節省約200萬元。
“這款大模型梳理出涵蓋礦山開采至包裝發運全流程,共計15類200余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蓖鹾榻B,借助實時數據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了工藝參數動態優化、異常預警秒級響應、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等。
推動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產業基礎好、應用場景多的行業率先應用,我省支持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升賦能制造業水平。截至2024年底,累計建成省級智能工廠249個、數字化車間1266個,爭創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個,居全國第2位。
以場景創新為牽引,我省將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公共服務、社會民生4個方向,推動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釋放高質量場景機會,開展場景招商,打造典型案例,加快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打造“一核一帶兩區”融合應用集群。
營造創新活躍的產業生態
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雨林,既要有參天大樹型的領軍企業,也要有孕育希望的幼苗與種子型創新者。
馬鞍山深策云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人工智能的種子企業,落地馬鞍山,是該團隊與當地的“一拍即合”。
“去年,團隊報名參加了全國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AI+工業制造專項賽,比賽地點在馬鞍山,參賽路演后,項目就引起了當地的注意,馬鞍山這邊的工作人員很快就與團隊接洽。”該公司電子工程師蘭琦琦說,團隊項目就是工業方面的,與當地的產業發展很契合。之前也參加過一些比賽,但是像馬鞍山當地政府這么認真、負責地對待初創團隊并不多見,他們真誠的態度和細致、專業的指導很吸引人。
“通過大賽,團隊贏得了‘第一桶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很快就成立了公司?!碧m琦琦說,因為團隊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學生,對于市場把控沒有那么精準,當地的工作人員還會給創業提供一些建議,真的太貼心了!
蘭琦琦介紹,公司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硬件系統控制尤其是過程控制深度融合,為化工、冶金、制造等傳統行業提供定制智能化解決方案,優化生產流程。同時,結合AI自主學習挖掘數據潛力,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馬鞍山市科技局三級主任科員、人工智能專班負責人楊晴介紹,為完善產業生態,馬鞍山市在省內率先出臺市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及專項政策,并謀劃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實施方案,打造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今年以來,全市人工智能產業“雙招雙引”簽約、開工、投產項目達48個,總投資額205.9億元,均位居全省前列。
未來的人工智能競爭,是生態體系的競爭,安徽將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要素,強化品牌、基金、人才等要素支撐,做好行業模型匯聚、基金叢林建設、高端人才引育等工作,培育開放、創新、活躍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 本報記者 鹿嘉惠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