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新安江畔戰鼓急。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大考,歙縣街口鎮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下好防汛備汛"先手棋"。通過隱患排查、物資保障、應急演練"三手聯動",構建起立體化防汛體系,在山水之間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全域排查消盲點。精銳盡出織密"防護網",組建7支專項排查組,對轄區13處地質災害點、3條新安江支流河道及50余處老舊房屋開展"過篩式"體檢。建立"一隱患一檔案"動態管理機制,創新采用"無人機航拍+人工踏勘"雙軌排查模式,累計發現并整改滲漏點、淤塞段等隱患23處。
多維保障筑防線。物資儲備上演"科技兵法",構建"1+6"應急物資矩陣,中心倉庫與6個前沿儲備點形成30分鐘響應圈。400條防汛沙袋、大功率抽水泵、衛星通訊設備等95件救生裝備整裝待命。創新推行物資"三色管理法",以紅黃綠三色標簽區分應急響應等級,通過每月"設備體檢日"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響"。
以練筑防強協同。實戰淬煉鍛造"防汛鐵軍",120名參演人員歷經"桌面推演-實兵對抗-復盤提升"三重淬火。針對短時強降雨、山體滑坡等6類險情設置8個關鍵環節,創新"黨建紅網格"包保機制,200名受訓干群熟練掌握"預字訣":精準預報筑防線、及時預警搶先機、實戰預演強本領、完善預案保周全。
風雨礪初心,堤固民自安。街口鎮正以"萬無一失"的細致工作防范"一失萬無"的災害風險,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在山水畫廊間譜寫出一曲新時代的防汛安民樂章。(吳建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