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生長的重要時期,日前,省級農業專家團隊奔赴宣城市宣州區,召開技術培訓會議和專家研討會,為當地整建制推進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言獻策。
在寒亭鎮、楊柳鎮、洪林鎮、養賢鄉等示范點,省級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仔細察看禾苗長勢,結合株高、穗數等數據和氣候特點,開出“田管處方”;在研討會上,專家團隊圍繞再生稻促粒增重、分蘗期曬田控苗等關鍵技術環節提出寶貴建議;在現場觀摩與技術培訓中,機條播、機插秧、稻田開溝、無人機“一噴多促”等技術演示,單季稻管理、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控等課程,為全區農技人員和種植主體送上豐盛的“科技大餐”......
糧食增產的重心在大面積單產提升。宣州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93萬畝,年產稻谷38萬噸。作為全國水稻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宣州區創新構建“專家團隊+技術骨干+基層農技員”三級聯動體系,實行“一縣一方案”“一縣一專家團隊”,并建立分片包干責任制。
具體來看,省級專家提供頂層設計和關鍵技術指導,區級骨干技術員負責全區和各鄉鎮技術方案細化與骨干主體服務,基層農技員包村聯主體,深入田間地頭,提供“面對面”“零距離”指導服務。
宣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水叢林介紹,這一體系可以將責任明確到人,確保單產提升的工作方案和技術意見精準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主體,打通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省市區鄉四級專家已累計開展技術指導超3500次。
為了讓先進技術看得見、學得會,宣州區還推出“專家揭榜領辦”新機制。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王丹英,安徽農業大學教授武立權,省農科院研究員夏加發、孫義祥等專家主動“揭榜”,在全區范圍內精心打造5個百畝攻關田、13個千畝示范方、2個萬畝高產片。這些由專家親自“操刀”的樣板田,計劃“畝產超全區平均水平5%”,并為周邊10萬畝稻田提質增效提供重要示范。
聚焦單產提升瓶頸,宣州區在良種、良技、良機上不斷發力。良種方面,主推三個高產品種;良技方面,落實機插秧、精準水肥管理、“一封二殺三補”雜草防除、水稻“一噴多促”等關鍵技術;良機方面,應用“插秧機+北斗導航”、水稻種肥同播機、水田整地機、水田開溝機、無人機等機型,推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
“比如我們應用的機插秧技術,通過推廣‘新型高速插秧機+北斗導航輔助系統’,新建育秧工廠提升育秧能力,探索‘缽盤+秸稈+精量播種’新技術,今年機插秧面積比去年增加3萬畝,畝栽插密度提升15%。”宣州區種植業局局長李志說。
“單產提升,功夫必須下在田埂上。”宣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周飛表示,將嚴格落實專家建議,強化后期田管,深化技術培訓和指導,確保三級聯動體系高效運轉,專家領辦的樣板田發揮最大示范效應,大力推進糧食穩產增產,促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 本報記者 許昊杰 本報通訊員 姚穎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