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深入推進與能源行業數字化變革的背景下,火電企業面臨著安全管理升級、生產效率提升與精益化轉型的多重挑戰。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以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為指引,緊扣火電行業數智化轉型趨勢,創新構建“火電班組數智化大模型”,通過“場景驅動、數據筑基、模型賦能”的立體化實施路徑,以數字化工具助力班組減負增效,實現班組管理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標準化、精細化的跨越式升級,推動人機協作與數據驅動,讓“國能之徽”徽映江淮,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精準錨定場景需求,構建智能化管理四大核心場景
班組是火電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單元,其管理效能直接影響企業整體運營水平。安徽公司專班團隊深入銅陵電廠、馬鞍山電廠等一線,針對傳統管理中任務分配粗放、安全培訓低效、風險防控依賴經驗、人員評價模糊等痛點,精準構建四大智能化場景,實現核心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賦能。
智能班前會——數據驅動的任務精準派發。通過集成歷史缺陷、設備狀態與人員技能數據,基于生產計劃自動生成含工作內容、風險等級、人員分工的任務清單,任務響應效率提升30%;結合歷史缺陷庫動態推送重點設備巡檢提示,如針對頻發振動的磨煤機自動標注監控要點;通過可視化看板展示任務負荷與風險等級,助力班組長快速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班前會從“粗放部署”轉向“數據精準”。
圖為電氣二次班班長正在應用安全智能管理召開班前會
班組管理AI助手——安全管理的全周期智能守護。構建“模擬+警示+考核”體系,基于歷史案例庫通過AI動畫模擬鍋爐爆管等事故演進過程,強化應急處置認知;對接監控視頻實時識別未規范佩戴安全帽等違章行為,語音與彈窗即時警示;自動推送月度安全學習計劃并結合VR答題、場景化考核,使班組安全活動參與率達100%,形成安全教育與應急能力培養的閉環。
動態風險防控——全要素聯動的智能風控體系。融合工作票內容、設備缺陷與人員技能數據,實現工作票智能校驗,如“3號爐受熱面檢修”工作票自動關聯區域近3個月缺陷統計與高風險操作提示;基于技能畫像為特種作業智能匹配人員組合;結合天氣、設備工況等實時信息動態調整防控措施,如遇大風天氣要強化戶外設備加固,降低風險漏檢率,推動風控從“經驗主導”轉向“數據驅動”。
人員技能畫像——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底層支撐。整合安全考試、隱患排查、違章記錄等多維度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生成包含安全意識、操作技能等維度的四維雷達圖,直觀呈現能力短板;基于畫像結果自動推送定制化培訓課程,如針對“閥門檢修技能”評分不足的員工推送專項視頻與實操工單,為崗位適配與培訓提供量化依據,實現人才評價從“定性模糊”到“數字精準”的突破。
四大場景以數據為紐帶、模型為引擎,系統性推動班組管理向智能化、標準化、精細化躍升,既破解了基層管理的現實難題,也為火電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式,展現出“小場景撬動大變革”的管理創新價值。
夯實數據底座,構建全維度行業知識庫
數據是大模型運行的“燃料”。安徽公司聯合數智科技、電科院等單位,打造覆蓋“管理-生產-安全”的高質量數據生態體系。
全域數據池建設——多源異構數據的整合與治理。接入多家電廠近5年機組運行數據,包含負荷曲線、汽水品質、設備振動值等結構化指標;整合生產運行數據,安全管理數據,技術提取“事故原因、處置步驟、責任主體”等關鍵標簽;導入行業規范(如《火電安全操作規程》《兩票三制實施細則》《二十項反措》),通過云協作平臺保障數據質量與安全共享,每周對缺陷數據、案例庫進行動態更新,確保知識庫時效性。
基模研訓與領域適配,打造行業專屬智能引擎
公司以通用大模型為基座,依托Deepseek、訊飛星火等通過“訓推一體”架構與領域知識注入,構建火電行業專屬智能引擎。
圖為班組成員正在與班組管理AI助手進行對話
其中,“訓推一體(培訓+推理)”開發平臺,提升模型研發效能。基于GPU集群實現多模型并行訓練,提供可視化調參工具,非技術人員也可通過圖形化界面快速定制新功能。通過微調技術強化模型對“防誤操作閉鎖裝置”“熱控保護投退”等專業場景的理解,針對“兩票三制”“二十五項反措”等行業規范,開發專項語義解析模塊,使模型對工作票合規性校驗準確率達100%。搭建缺陷根因分析模型,通過關聯設備歷史故障數據(占比60%)、檢修記錄(25%)、環境參數(15%),實現磨煤機振動大、給水泵泄漏等常見缺陷的原因推測及建議消缺方式。
智能問述與場景落地:讓數智能力觸達一線
大模型以“自然語言交互”為核心突破口,降低一線人員使用門檻,實現“人人都是智能專家”的應用目標。
圖為班組成員正在使用班組簡介
智能問述功能:隨時隨地的知識觸達。多模態交互,支持語音輸入與文字檢索,模型快速調用案例庫、規程庫等資源,返回包含處置步驟、風險提示、歷史相似案例的結構化答案。同時,通過關聯“設備-缺陷-處置-人員”數據,提供擴展學習路徑,例如查詢“過熱器爆管”處置方案時,自動推薦該領域專家與相關培訓課程。
智能管理提效:解放人力的生產力革新。會議記錄自動化,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實時轉寫班前會內容,自動生成包含任務清單、風險要點的會議紀要,節省人工記錄時間超70%;形成技能陪練系統,模擬“老師傅”對話場景,隨機抽取“廠用電中斷”“鍋爐滅火”等典型事故進行問答考核,新員工技能達標周期從3個月縮短至1.5個月。
實踐證明,火電行業班組的數字化轉型并非對傳統模式的徹底顛覆,而是通過“精準定位應用場景-深入治理數據資源-專業適配模型能力”的系統化路徑,推動班組管理效能從“單個環節”的局部應用向“全鏈條協同”進化。班組管理的數字化能力將進一步向機組啟停優化、節能調度等場景延伸,構建覆蓋“運行-檢修-管理”全流程的數字化體系。這一模式不僅為火電企業班組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范本,更為行業安全、高效、低碳發展注入可持續的數字動力,真正做到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務安徽,在安徽發展,在安徽奉獻。在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交織的當下,火電行業唯有以數據為紐帶、以場景為載體、以生態為支撐,才能在傳統產業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程中亞)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