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第十二季正在熱播,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組成“省隊”進行激烈的腦力對抗。在最新一期播出的節目中,安徽隊表現亮眼,成功闖入全國三強。
3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上安徽隊參賽選手李安曉。她本人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學生,高考物理滿分。李安曉笑談,“參加《最強大腦》比高考物理還要更難。”她對于后續比賽充滿信心,相信團隊有能力拿到全國第一。
“《最強大腦》比高考物理難”
“安徽隊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可可愛愛”“理科學霸”......安徽姑娘李安曉在《最強大腦》的賽場上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告訴記者,因為一個“契機”才得以參加這次比賽。“節目組在上海的復旦和交大舉辦了校招,選拔選手。我通過了初試和復試,最終成功成為了選手。”
提及在節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比賽項目,李安曉說,是“四人成鎖”項目。“四人成鎖”,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每隊四名選手齊心協力共同破譯“密碼鎖”。“我當時就有一點小小的走神,在報自己數字的階段有一點卡頓,石隊長說了兩遍我都沒有聽見,沒能及時給他反饋。隊長當時非常著急,說了一句,‘你能不能專心一點’。然后我就立馬意識到我需要非常高效專注地去和大家同步這個數字。”說到這里李安曉感觸頗深,“一是要相信自己。二是要跟隊友一條心,充分聽到每個人在說什么,并給出反饋。”
今年18歲的李安曉在2024年安徽高考中取得了物理滿分的好成績。李安曉笑談《最強大腦》比高考物理更難一些。“對于高中的物理來說,其實它是比較套路化的。我覺得不說物理‘滿分’,物理‘高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最強大腦》不一樣,它需要臨場的發揮,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應變能力,而不只是你會做題就可以,它需要你靈活、不怯場。我覺得這種能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會更難一些。”
“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
賽場上,她是冷靜睿智、善于安撫隊友情緒的“最佳拍檔”;生活中,她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一面?“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李安曉直言。
“我之前是搞樂隊的,在樂隊里做鍵盤手。我喜歡彈琴,還喜歡打羽毛球。這次參加《最強大腦》跟他們在一起,我還學會了打臺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是每天忙著學習的那種,我的愛好還挺廣泛的。”李安曉說,相比于臺上答題時安靜“話不多”的形象,生活中的自己更外向、更活潑。“跟隊友或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話會更多些。”
李安曉說,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刻意去訓練,“但是我本身就很喜歡玩益智游戲,平時也會接觸類似華容道、數獨這種游戲,可能對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對于如何平衡比賽和學習,在她看來,“這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一是時間方面,是可以完成的。《最強大腦》是選擇周六周日錄制的,不會占用太多工作日的時間。二是學習成績方面,大學的學習更多是自學,是自己去閱讀課本、理解知識,并不需要很多上課和寫作業的時間,你只要需要理解這個知識就行。” 李安曉說,“參加《最強大腦》正好可以鍛煉腦力,而且這個比賽會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見識到更多的人,我覺得這個比單純的成績更重要一些。”
“團隊有能力讓安徽隊拿到全國第一”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專業的大一學生,李安曉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我覺得未來是有無限可能的。這也是我來參加《最強大腦》的原因,我想見識到更多的可能性,然后為自己的未來規劃提供一定的依據,幫助我作出判斷。”
在2月28日播出的節目中,安徽隊成功晉級全國三強,這讓李安曉對于后續的比賽充滿了信心。“我認為我們的團隊有這個能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安徽隊拿到全國第一。不要緊張,不要有壓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魏順順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