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日期:2024年10月11日
考察地點:池州學院皖南民俗文化館
考察目的:深入了解東至花燈的歷史淵源及文化內涵,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與保護意識。對后續項目跟進打下良好基礎。
考察內容:
文化館環境及布局:
民俗文化館位于池州學院內,建筑風格古樸,內部布局合理,分為多個展區。
入口處設有導覽圖和簡介,方便參觀者了解整體布局和展覽內容。
東至花燈展區:
展區中央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至花燈,包括“六獸燈”、“磨盤燈”等,每一盞花燈都制作精良,色彩鮮艷,形態各異。
東至花燈實拍
通過展板介紹,了解到東至花燈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后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注意到花燈的制作材料多樣,包括竹篾、紙張、綢布等,體現了傳統手工藝人的智慧與技藝。
團隊成員進行項目討論
文化內涵及習俗:
東至花燈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歷史可上溯到唐代后期。它由“六獸燈”、“磨盤燈”、“八仙過海燈”、“五猖太平燈”、“龍燈”、“獅子燈”、“蚌殼燈”等十余種形式各異的花燈組成,主要燈種根植于本鄉本土,有的異地流入,表演形式各異,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內容涉及到民間舞蹈、音樂、手工技藝和宗教信仰等諸多領域。2008年,東至花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至花燈主要流傳于東至縣的石城、張溪、高山、官港、木塔等鄉鎮的20多個姓氏家族,以家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祭祖、驅邪納福、祈求太平為目的。燈會一般從正月初二開始,正月十五結束,有的要到二月初二圓燈,習俗不一。
項目成員對東至花燈細節分析
考察總結:
本次池州學院東至花燈的實地考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東至花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傳統手工藝人的智慧和技藝,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過深入了解東至花燈的歷史淵源及文化內涵,我們團隊更加堅定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并希望我們以后的項目在未來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類似的文化活動中去,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我們團隊的力量。
(龐帥旗)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