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徽州,孕育了燦爛的徽文化。這里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山川秀美,有未覺杭潁誰雌雄的皖北風韻,有江南水鄉的輕聲細語,有皖北平原的開闊大氣。這些都是安徽獨有的徽風皖韻,是我們特有的文化符號。“如何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更喜歡和認同我們的安徽文化精神,我們仍面臨著不少問題。”省政協委員趙飛說。
在過去一年的調研中,趙飛發現,許多青年人對徽文化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對其歷史、藝術、建筑等方面的了解不夠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一些青年人過于追求時尚和潮流,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徽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承受阻;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對徽文化的教育和引導不夠充分,使得青年朋友對徽文化的認同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在今年即將到來的省兩會上,趙飛將針對上述現象提出建議。他認為,深入挖掘徽文化的內涵,應打造出更易于傳播的標識、口號和特色。例如,徽派建筑以其獨特的白墻黛瓦等特點,成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代表之一。而徽菜則以其獨特的烹飪技藝、口感和色香味俱佳的特點,被譽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劇則以其優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藝和豐富的劇目,被譽為“百戲之祖”等等,這些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了安徽人骨子里的底氣和內涵,是每一個安徽人的驕傲。
其次,應創新徽文化的傳播方式。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要與時俱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徽文化的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和接觸到徽文化。通過網絡、電視、電影等多種渠道,讓徽文化走進千家萬戶。例如,制作以安徽歷史文化為背景的電影、電視劇以及各類文化活動等,讓徽文化真正落地生根,讓大家能很容易感受到徽文化的魅力。
加強徽文化的教育普及,走進校園、社區,讓徽風皖韻于無聲處浸潤人心。趙飛建議,在學校開設徽文化的相關文化課程,讓學生從小學習徽派建筑、徽菜、徽劇等方面的知識。比如,可以舉辦“中國安徽文化年”等相關活動,可以吸引中外游客前來參觀,讓他們能夠親身體驗到徽風皖韻的魅力。同時,也能通過此類活動的舉辦促進地方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從而帶動和增強更多人尤其是青年朋友對徽文化的認同和喜愛。(記者 史睿雯 整理)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