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度,安徽省政府透明度指數居全國第7位。其中,民主科學決策指標,安徽省政府得分94.29,居全國第2位。
在民主科學決策這一事關發展軟環境的關鍵性“上分”指標上,我省排名居前,這與全省近年來良好的發展勢頭和群眾、企業不斷提升的獲得感,相互印證、相互促進。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臺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增速居工業大省第1位。今年以來,全省經濟起勢有力,江淮大地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奔涌。
其中的啟示在于,充分尊重群眾、企業以及基層方方面面的創造,最大程度匯聚共識,營造包容而富有韌性的軟環境,就能形成更大的近悅遠來的發展磁吸效應。
做到“眾人劃槳”
——注重科學決策,全過程推進政務公開,提升全省營商環境感召力
自2023年9月開放通航至今年6月17日,江淮運河航道累計通行各類船只超10萬艘次。今年上半年,引江濟淮船舶過閘量、過閘船舶噸位分別占全省內河航道的23.5%、27.4%。
江淮運河航運勢能不斷釋放的背后,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一大關鍵。
2023年8月,江淮運河投入試運行。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充分發揮江淮運河通航效能,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及時啟動《江淮運河通航管理規定》制訂工作,經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相關單位、企業、從業人員和公眾意見,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進一步提高了決策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針對超限大型船舶管理難題,我們綜合各方建議,創新提出了‘一次報告,全程重點監管和保障’等解決措施。”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說。政策制定前深入調研,全面開展通航環境調查、航路專題研究和實船試驗,多次邀請企業和水利、生態環境等管理部門召開專題討論會;征求意見稿初定后,兩次書面征求有關協會、學會、重點港航企業和上海、江蘇、浙江、河南等省市交通部門的意見建議,將政策制定“單人(部門)劃船”轉變為匯聚多方智慧的“眾人劃槳”。
全省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問需于民、問策于民、問政于民,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確保決策依據充分、方案可行。
政務公開是提升政府決策公正性和合理性的關鍵。“近年來,我省全面落實新時代政務公開工作部署,將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充分發揮政務公開職能作用,推進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務公開辦公室負責人說。
我省全過程推進政務公開,按照“法定公開事項主動公開到位、其他事項審慎主動公開”要求,深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有序推進公眾參與,及時回應關切。推動建立“政策發布—精準推送—效果評估”全鏈條公開機制,保障群眾知情權與監督權,并靈活運用圖文、視頻、專家解讀等多樣化政策解讀方式,提高政策知曉度與執行效果。我省還強化服務理念,創新推進依申請公開,及時滿足群眾和企業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個性化需求。
科學決策水平的提升,優化了發展“軟環境”,提升了全省營商環境口碑和感召力。2024年,我省新開工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248個、比上年增加36個,制造業投資增長13.3%、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推進公眾參與
——注重民主決策,堅持“開門問計”,線上線下廣泛征求民意
“加裝電梯后,對利益受損的住戶損失如何評估,損失如何補償?”這是六安市在征求《關于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時,采納的一個網絡渠道建議。
以往,政策征集渠道分散、信息碎片化等問題,導致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渠道單一。六安市在市政府網站開設“意見征集庫”專題平臺,作為全市政策文件網上征集意見的主陣地,將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網、微信微博等多渠道征集信息統一歸集,改變了過去“信息難找、參與不便”的局面。
“‘一個平臺統籌、一張網絡覆蓋’的模式,讓公眾清晰看到政府決策的‘前置工序’,切實感受到自身意見被重視,從而激發了主動參與的熱情?!绷彩姓展_辦公室負責人說。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全省各地各部門注重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向驅動,進一步提升“開門問計”的質量。
“我省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改造政府工作流程,優化辦事環節,打通數據壁壘,精簡辦事材料,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笔祿Y源局副局長干偉文說。
家長只要在手機上輸入孩子姓名,就可以一次性辦好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簽發、出生登記、醫保參保繳費、申領社會保障卡等事項;經營者想開餐飲店,取得營業執照后,通過手機就能同時辦理小餐飲備案及戶外廣告設施設置審批......
截至目前,我省已上線運行開辦運輸企業、水電氣網聯合報裝、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領等4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企業和群眾辦事平均總跑動次數減少94%,辦理總時限壓縮67%,提交材料減少59%。
以評估促協同,以協同提效能。近年來,我省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著力提高政策整體效能。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省將一致性評估工作列入2024年省政府年度重點任務和穩經濟“30條”政策措施,2024年6月在全國省級層面較早啟動評估工作。截至目前,省發展改革委已對省直部門起草的277件政策性文件進行評估,有效糾正了可能對經濟發展、穩定預期、就業民生等造成影響的擬出臺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組合效應。
加強良法供給
——注重依法決策,全省各級政府常務會議審議議題合法性審查達100%
“省工信廳在牽頭編制光儲產業專項支持政策時,專門聽取了我們企業的意見,我們的一些意見也得到了采納,有利于我們拓展市場?!标柟怆娫垂居嘘P負責人介紹,歐洲對我國光儲產品出口設置了碳足跡認證要求,公司希望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碳足跡核查、認證,以應對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新形勢。
省工信廳與安徽省商務廳等部門溝通,在正式稿中增加了支持條款并經合法性審查,及時回應了企業需求,為企業開拓市場增添了底氣。
據了解,我省注重發揮合法性審查作為重大行政決策關鍵環節的節點作用,擬提請政府作出的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程序是起草部門完成的,而合法性審查是政府法治機構負責,是必經環節,通過合法性審查可以統攬此前的程序,發現前置程序的瑕疵,并要求起草部門及時補正。全省各級政府常務會議審議議題合法性審查達100%,建立了一道控制決策風險、拒絕違法決策的“防火墻”。
去年以來,我省各級各有關部門錨定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全鏈條貫通發力,連續4年清單化推進實施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十項重點行動,豐富拓展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行政檢查“綜合查一次”、信用修復“一件事”、六尺巷工作法等具有安徽辨識度的法治成果,民營企業對安徽法治環境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
“我們將緊扣‘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5版)’,堅持把企業感受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鞏固提升行動,做實做細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省司法廳副廳長張國安說。
據介紹,在強化“一攬子”良法供給方面,我省將加強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立法研究,推進政府立法與經濟社會發展銜接促進;改進涉企立法征求意見機制,拓寬專家學者、社會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渠道等。
■ 本報記者 吳量亮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