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學副校長 宣禮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并擺放在整個報告的第五部分,凸現了教育事業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征程上,是離不開教育參與和支撐的。報告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要“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可以說,黨的二十大對教育領域寄托了無限期許。而實現教育強國的夢想,教師作為核心要義就一定要嚴守職業道德規范,倡導優良的師德師風,全身心投身黨的教育事業。
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品德;師德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管理者、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各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師德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行業中的特殊體現。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指出教師第一位的責任就是傳道,道就是思想和價值觀念,同時,還體現了師德。教師還有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師在教授知識、答疑釋惑中誨人不倦,循循善誘,這也體現了師德。教師還是管理者。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公平公正,愛護每一位學生。教師還有示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強調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舉手投足都應該有師德。
習近平總書記于第30個教師節前夕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勉勵廣大師生做黨和人民滿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溫暖了全國教師的心,也讓大家有了行動指南,爭做“四有”好老師成為每個教育人的夢想。張桂梅老師是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21年,她榮獲了“七一勛章”。張桂梅老師愛生如子,針對山區女童失學的情況,四十余年來,她不顧山區的道路泥濘,爬坡過坎,經過無數次的家訪,讓失學女童回到了校園。她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一千八百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她傾其所有,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學校、學生們和她所鐘愛的教育事業。在張桂梅身上體現出的正是高尚的師德,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價值之光,照亮了大山的女童,也指引著全國教師的行動方向。
師德具有超越一般職業道德的示范性。陶行知曾說,教師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無愧人師的地步。對于教師來說,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此,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才能成為一切美好品德的代言人,才能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被培養出來,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終將實現。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