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醫科大學正式啟動2025年秋季學期微專業招生工作,進一步深化新醫科建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本次招生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紅十字事業管理與應急救護”“重癥醫學”和“生活方式醫學”四個微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跨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醫學創新人才。
據了解,微專業是學校為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需求,在現有本科專業目錄以外,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圍繞某一特定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通過靈活且系統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此次開設的四個微專業緊密對接國家戰略與行業需求,依托學校優勢學科資源,突出交叉融合與實踐應用。“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微專業致力于推動醫學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培養醫工交叉復合型人才;“紅十字應急救護與救援管理”微專業依托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培養兼具應急救護技能與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重癥醫學”微專業聚焦危重癥臨床實踐,培養急危重癥救治專業人才;“生活方式醫學”微專業則針對慢性疾病的生活方式病因,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服務專業人才。
各微專業均組建了高水平的師資團隊,其中不乏學科帶頭人、臨床專家和行業資深人士。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虛擬仿真、項目實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突出實操性與應用性,部分課程還將引入“雙師課堂”和企業真實案例,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
據了解,微專業招生主要采取自愿報名、擇優錄取的方式。學習周期通常為1年半至2年,授課方式采取單獨編班的形式,授課時間靈活安排于晚間、周末或假期,最大限度減少與主修專業的沖突。學生按照微專業培養方案進行課程修讀,在本科專業畢業前能按要求獲得微專業培養方案全部學分的,經學校審定后,發放統一制作的微專業證書。
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微專業建設是學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回應社會人才新需求的有益探索。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加強跨學科教學資源建設,健全微專業管理制度與證書認證機制,優化微專業課程體系,逐步拓展更多特色領域,為學生多樣化發展和高質量就業開拓新路徑,為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適應健康中國戰略的一流醫學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陳馨)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