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校園,暑氣漸消,桂香初綻。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推進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蒙城縣三義路小學聯盟于8月21日-22日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教師培訓研討活動,從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到課堂教學的創新實踐,從個人成長的破繭之路到教師幸福的培育之道,老師們以實踐為經、感悟為緯,共同編織出新時代教育者的成長畫卷。
以愛為帆,筑牢班級育人根基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的“根”,如何讓這棵“根”深植土壤、滋養成長?王敬芳、趙艷、付林林三位老師分享了“用愛帶班”的實踐心得。“讓別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這一溫暖的帶班理念貫穿始終,成為班級管理的精神坐標。良好的班風是班級前進的引擎。老師們通過“活動育人”激活成長動能:組織二年級學生學做家常菜,讓翻炒間的煙火氣播下勤勞的種子;策劃運動會、文藝匯演等集體活動,讓協作中的歡聲笑語凝聚成班級合力。溝通則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藏在與學生促膝長談的深夜,藏在與家長坦誠交流的字里行間?!斑M門三看”(看人、看衛生、看狀態)的細節里,藏著班主任的細膩與責任;“項目承包制”讓學生化身班級“小主人”,釋放創意潛能;“三明治溝通法”讓家校協同更顯智慧......這些創新做法,讓班級管理既有規則的力度,更有教育的溫度。
深耕課堂,探索教學提質之道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如何讓每一分鐘都“有料又有趣”?特邀嘉賓李景軍、李青老師帶來“深耕細作,靜待花開”的教學實踐分享,為在場教師打開新思路。他們主張將教學融入生活肌理,打造“學生小課堂”,讓孩子成為知識的講述者;抓牢基礎時,用“及時反饋”點燃學習熱情;破解難題時,善用畫圖法、從已知條件切入、鼓勵一題多解,讓思維在碰撞中生長。這些做法讓課本上的文字“活”起來,讓知識不再是枯燥的符號。曹紅宇老師以《慧管班級,高效課堂》為題,分享了自己的賽課成長記。從反復打磨教案到嘗試差異化教學,從借用工具創新課堂形式到將繪本創編融入數字教學,她的探索印證了“課堂的生命力,在于讓學生愛上思考”。正如老師們的共識:教學不只于知識傳遞,更要通過跨學科整合、真實問題解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讓學習成為一場主動探索的旅程。
向光而行,點亮教師的幸福底色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辈軔鄯祭蠋熞浴段⒐獬删?,向光而行》為題,深情講述了教師幸福的培育之道。在她看來,教師的幸福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專業自主的成長感、與家長、學生、同事的聯結感、多元體驗的獲得感”交織而成的“動態復合體”。這份幸福藏在細微處:是學生眼中閃過“聽懂了”的光亮,是作業本上稚嫩的“謝謝老師”,是多年后街頭偶遇時一聲清脆的“老師好”。培育幸福,需要主動的內在覺察——既能包容不完美,也能發現每個生命的閃光點;更需要陽光的情緒管理,讓積極的心態成為滋養幸福的沃土。正如她所言:“教師的幸福,是做配得上幸福的事,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此次研討活動,是經驗的碰撞,更是初心的共鳴。三義路小學聯盟的教育者們始終以作風建設為引領,堅守“四有”好老師標準,爭做學生成長的“四個引路人”。教育之路漫漫,每一份堅守都是一束微光,當無數微光匯聚,便成照亮桃李芬芳的火炬。相信在未來,這里的老師們將繼續以愛為底色、以專業為羽翼,在培育棟梁的征程中,收獲屬于教育者的璀璨幸福。
(李浩 曹愛芳)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