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6月30日,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微塵聚光小隊"赴淮南多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構建"以非遺技藝傳承為根基、廉政文化教育為內核、醫學專業服務為載體"的立體化實踐體系,通過藤編研學、廉政教育、社區義診、豆腐技藝研學等活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醫學的深度融合。
圖為隊員在社區中心的合影
藤編非遺研學:以青藤為媒,編織文化傳承的青年脈絡
在京奧廣場非遺工作室,隊員跟隨區級傳承人湯多榮系統學習藤編技藝,完成從選材、處理到編織的全流程實踐,親手制作象征和諧團結的傳統花結。湯師傅特別強調青年參與對非遺傳承的關鍵作用,指著展柜中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的藤編燈具表示:"傳統技藝需在創新中延續生命力。"隊員們通過實踐深化對"經緯編織即文化聯結"的認知,并開展藤編傳承情況的調研,助力非遺傳承,建立非遺保護的青年主體性視角。
圖為隊員體驗藤編
廉潔文化浸潤:從古籍典故到豆腐哲學的清廉思辨
圖為隊員參觀廉政教育館宣傳欄
從藤編技藝的匠心傳承延伸至精神層面的廉潔堅守,團隊于6月18日參觀淮南市黨風廉政教育館。在"古賢傳承廳",《淮南子》中"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的廉潔典故通過電子屏動態呈現;互動體驗區的欹器實物以"滿則覆"的物理特性,直觀傳遞戒驕戒躁的警示意義。最具創新性的"豆腐廉潔哲學"展區,豆腐本身寓意著“清白守正,抱守初心”,該展區將制作工序解構為"重任在身,廉字千心;有規有矩,始得方正"等七大廉潔準則,實現非遺文化與廉潔教育的價值共振。
圖為隊員向社區居民介紹海姆利克急救法
社區健康服務:醫學規范下的民生服務與文化傳播
洞山街道軍民社區在義診中,隊員嚴格依據血壓測量規范操作,結合急救課程標準,服務共計51人次,社區居民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并建立健康檔案。活動中,隊員開展的情景模擬教學因操作標準化獲居民認可,活動同步發放自主設計的非遺文化宣傳單,共計80余份,廉政主題海報與消防安全宣傳觀看約63人配合,社區累計服務370人次。形成"醫學服務+文化傳播"的協同賦能模式。
豆腐技藝研學:古法工藝中的廉政隱喻與現代轉化
在壽縣國家級非遺豆腐制作技藝基地,隊員體驗石磨研磨、酸漿點鹵等傳統工序。傳承人黃中寶師傅講解壓制豆干時"每平方厘米1.2公斤壓力"的工藝要求,強調該參數既體現材料力學精準度,亦隱喻"清廉需經磨礪"的人生哲理,與廉政教育館"重任在身,廉字千心"的寓意形成呼應。走訪"豆腐宴"農家樂時,"非遺+文旅"模式展現"清白守正"文化內核的當代轉化路徑,其將工序編成順口溜、開發短視頻教程等創新舉措,為非遺活態傳承提供實踐樣本。
圖為隊員體驗石磨研磨
此次實踐以青藤為經緯錨定文化自信,以血壓計的刻度丈量民生溫度。青年學子在藤編技藝中觸摸傳統根脈,在豆腐點鹵中感悟清廉哲學,更通過醫學服務踐行"醫心惠民"的社會責任。正如隊員在活動結束后的感言:"當千年非遺遇見現代醫學時,實踐已超越活動本身,成為青年在文化傳承與健康中國戰略交匯點上的使命踐行。"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