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升大學
讓大學有個好開始
□楊志華
近日來,高考各批次的錄取結果陸續公布,各位考生不管是欣喜、滿意,還是略帶遺憾,都是此刻最真實的感受。十二載寒窗苦讀,今朝塵埃落定。即將進入大學的“小萌新們”,下面的話不知是否聽說過?是否懷疑過?
“等考上大學,你們就輕松了”。進入大學,沒有人強制自己學習而使得時間非常自由,看似真的很輕松,實際上只是一種表象。大學課程安排多、進度快、時間短,且是一次性,不像高中課堂對某一節課單獨講解,課后有老師輔導;此外,還有班級活動、社團活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鍛煉。以上若要兼顧,大學的壓力不亞于高中。所以,需要提前轉變觀念,試著在假期里合理安排學習、運動、社交、娛樂的時間,避免“報復性放松”,按照大學課程表,提前嘗試體驗“大學的一周”,完成從督促被動學習到自律主動學習的思想轉變。
“我都大學生了,別再管我了”。大學生普遍帶著自負的心理進入大學,想掙脫束縛,獨立處理事情,但是面對生理成熟、心理不成熟,安全意識薄弱,社會經驗缺乏的現實,各類違反校規校紀、考試作弊、人際關系緊張、瀏覽非法網站、上當受騙等情況屢見不鮮,個別學生受到違紀處分等。所以,還需要培養敬畏和自我約束的意識,避免盲目兼職,提升安全防范意識;避免肆意選擇旅行地,有效規避危險;不做“戀愛腦”,樹立正確交友觀;避免揮霍“后高考”時光,培養一兩項興趣愛好;提前閱讀大學“學生手冊”,熟悉學校管理規定;避免沉溺熬夜刷劇、打游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別跟我談理想,戒了”。考生知曉錄取學校和專業后,有的躊躇滿志,憧憬著大學生活;有的進入“放空”狀態,全身心躺平;有的沉迷在補償式娛樂中,玩一天是一天。但其實,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上一所什么樣的大學,而是怎樣上大學。高考后到開學前這段時間,正是規劃大學生活、確定未來方向的最佳窗口期。所以,可以深度了解所報專業和職業方向,避免“學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做一套科學的職業性格測評,做出更匹配自己的大學規劃;提前掌握計算機、英語、溝通表達、獨立生活等大學必備技能,以便更快適應大學環境;提前了解獎助學金、學生組織、校園活動等各類信息,做到入學就能“先人一步”。
在頂尖學府,可以蹉跎度日;在普通院校,也能逆襲人生。你的大學該怎樣描繪,全看你此刻如何落筆。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