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挖掘徽州文化內涵,傳承非遺技藝與徽商精神,助力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7月1日至5日,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觀察團隊走進黃山徽州區,開啟了一場沉浸式非遺探尋之旅。
實踐觀察團首站來到徽州雕刻博物館,館內徽派建筑的精巧格局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粉墻黛瓦間,木雕、石雕、磚雕“三雕”技藝大放異彩,花鳥魚蟲躍然于構件之上,靈動鮮活,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工匠們以刀為筆,在木石磚上勾勒出古人的審美意趣與生活智慧,每一道紋理、每一處雕刻,都承載著徽州千年的文化底蘊。徽派建筑順應山水、講究風水,將實用功能與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完美融合。在徽州雕刻博物館的沉浸式參觀中,實踐觀察團的學生們深刻領略到徽派建筑跨越時空的獨特魅力,仿佛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收獲滿滿。
在非遺企業調研環節,實踐觀察團深入羅氏毛豆腐和徽母臭鱖魚兩家非遺企業。走進羅氏毛豆腐工坊,濃郁的豆香撲面而來,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了毛豆腐從選豆、磨漿、點鹵到發酵長毛的完整工藝流程。傳承人表示,一塊完美的毛豆腐,需歷經數道工序,每一步都要精準把控,“看似簡單的發酵,實則是幾十年經驗的積累,差之毫厘,味道就會天差地別”,這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動體現。在徽母臭鱖魚企業,團隊了解到這道徽州名菜獨特的腌制技藝,從活魚處理到腌制發酵,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堅守。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包裝與銷售模式,讓徽菜非遺美食走向全國。
隨后,觀察團前往潛口民宅博物館,這里的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群在青山綠水間錯落有致,宛如一幅水墨畫卷。漫步其中,依然能從古樸的建筑細節中,感受到“三雕”技藝的延續與傳承,進一步領略徽派建筑的獨特魅力。
調研過程中,團隊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非遺傳承人、查閱海量史料,深入探尋徽州文化的傳承脈絡。徽商曾憑借“賈而好儒”的精神縱橫商界,其誠信為本、吃苦耐勞、創新進取的理念,至今仍閃耀著智慧光芒。而徽州非遺技藝,無論是傳統美食制作,還是精湛的“三雕”工藝,都離不開匠人一生的堅守,他們用耐心雕琢技藝,以熱愛延續傳承,讓古老的非遺文化歷久彌新。
此次徽州文化調研之行,是一場與歷史的深情對話,更是一次對非遺傳承的深刻思索。非遺文化、工匠精神、徽商精神,在黃山腳下、古宅之中生生不息。傳承這份厚重的文化遺產,讓文化基因融入時代血脈,不僅是此次調研的起點,更是守護與創新的永恒使命。期待徽州文化在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