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花鼓傳韻”實踐團隊走進滁州市鳳陽縣,以“文化浸潤+人物訪談+實踐調研”的方式沉浸式感受地方歷史底蘊,零距離對話花鼓燈傳承人,全方位了解非遺發展現狀,以青春之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活力。
踏訪歷史足跡,感知文化脈動
6月30日至7月1日,實踐團隊走進鳳陽縣博物館、文化館開展非遺文化學習。場館內展陳的鳳陽鳳畫勾勒出濃郁的當地風情,展示出鳳陽地區深厚的文化根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講解每幅鳳畫的繪畫特點及鳳畫的發展,普及鳳畫的專業知識。團隊成員通過近距離觸摸古韻遺存感受歷史名城的悠遠積淀。
赴鳳陽縣博物館、文化館進行參觀學習
聚焦傳承課堂,對話非遺大師
7月2日上午,實踐團隊實地觀摩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陽花鼓代表性傳承人肖慶紅為鳳陽小朋友開展的暑期公益課程。課堂上,肖老師耐心細致地傳授花鼓的基本技法與韻律節奏,小朋友們熱情專注地學習場景,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的脈脈溫情與希望所在。觀摩結束后,團隊成員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對肖慶紅老師進行了個人專訪。訪談中,肖慶紅不僅向團隊成員系統介紹了鳳陽花鼓的歷史淵源、獨特藝術特色以及發展歷程,還傾情分享了她的傳承故事與實踐心得。團隊成員尤其關注當前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挑戰,并就如何發揮外語專業優勢,助力鳳陽花鼓的跨文化傳播、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議題與肖慶紅展開了深入探討。
對肖慶紅進行了訪談
調研發展現狀,賦能文化新生
7月3日至4日,實踐團隊向當地居民發放了調查問卷,多方面了解了鳳陽人對花鼓發展現狀和傳承保護的看法。通過調研,隊員們發現扎根于農村的花鼓文化在當今的發展面臨的困境仍然很多,下一步,隊員們將探尋花鼓燈在當今時代發展的新模式,從源頭出發,有針對性地保護花鼓燈,助力非遺文化煥發新生。
開展實踐調研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團隊深刻理解了非遺“活態傳承”的意義與青年一代的責任。未來,實踐團隊將繼續聚焦花鼓文化,立足專業特色,積極探索運用多語種翻譯、數字化記錄、新媒體宣傳等路徑,講好花鼓故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貢獻安理學子的智慧和力量。
(崔朝晰 吳茂林)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