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回龍街道茶花村的柯阿姨沒有像往常一樣繞著廣場那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皺眉走開,而是果斷掏出手機,對著臟亂角落拍下幾張照片,熟練地點開手機小程序“監督一點通”,上傳圖片并附上簡短訴求:“柯家大屋廣場雜草叢生,散心步時容易絆倒,帶孩子玩也擔心草里有蟲子,請求清理整治!”
這看似平凡的一幕,在回龍街道日益成為常態。今年以來,回龍街道紀工委大力推廣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悄然改變著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與人居環境治理的效率。僅半年,平臺接收有效投訴建議27條,其中涉及環境衛生、亂堆亂放、公共設施損壞等人居環境問題的反映占比超過59%。
群眾指尖點一點,監督力量就直達痛點。街道紀工委創立跟蹤督辦機制:職責清晰派單、紀工委跟進督辦、現場勘查促辦、進展實時反饋。壓力傳導之下,各部門動作高效協同。街道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緊急調派清運車輛和人員,村干部全面發動志愿者隊伍。短短一天內,侵占廣場公共空間數月的雜草被徹底清除。清理后,街道并未止步于“清”,更致力于“治”與“美”,結合群眾建議,在原址鋪設步道磚,方便群眾散步并更大限度地減少雜草生長的環境。
“以前覺得紀工委是管干部的,離我們生活很遠。現在不一樣了,發現垃圾堆、臭水溝,拿出手機點一點、拍一拍,還真管用!”柯阿姨站在煥然一新的廣場,指著公告欄上那張醒目的“監督一點通”二維碼,“這個‘一點通’,通的是我們居民的煩心事,也通到了干部的責任心。”
回龍街道紀工委書記張連娣坦言:“‘監督一點通’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徹底打通了基層監督的‘最后一米’。群眾真監督,紀工委真督辦,部門真行動,閉環管理是關鍵。”
(吳忠琦)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