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5日,靈璧縣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申報培育工作會議在靈璧中學召開。本次會議由靈璧縣教育體育局主辦、靈璧中學承辦、安徽省新時代方少杰名師工作室協辦,來自該縣各中小學的業務校長、一線骨干教師及方少杰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共計350 余人參會。與會人員聚焦教育教學成果的培育與申報等核心議題,為靈璧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凝聚動能,會議由靈璧縣教育體育局中學語文教研員楊藝主持。
會議伊始,安徽省新時代方少杰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靈璧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主任方少杰以《從點到體: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構建與申報邏輯》為題開展專題講座。她圍繞“點、線、面、體”四大維度,系統拆解教育教學成果申報的邏輯架構:在“點”上,強調錨定核心方向,精準定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原點與創新突破點;在“線”上,注重貫穿實踐全程,串聯從問題發現、方案設計、落地實施到成果形成的完整鏈條,同步梳理申報流程關鍵節點;在“面”上,著力拓展成果邊界,擴大成果在教學場景中的覆蓋廣度與區域內的影響維度;在“體”上,致力于系統整合資源,實現成果從實踐經驗到理論體系的立體呈現,推動價值進一步升華。講座緊密結合縣域教學實際案例,為參會者清晰指明了從零散教學實踐到系統成果轉化的路徑。“方主任的‘點線面體’理論太解渴了!之前我們學校做了不少教學改革嘗試,卻總像一盤散沙,現在終于知道該怎么把這些實踐串聯成完整的成果體系了。” 靈璧縣實驗小學一參會教師在講座結束后,拿著記得滿滿當當的筆記本激動地說。
隨后,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李季教授帶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實踐與創新的方案》專題分享。他從“精確成果定位、明確核心特征、找準問題根源、強化案例支撐”等八個關鍵方面,深入剖析優秀教學成果的培育邏輯與打造方法。分享既具備理論高度,又融入大量全國范圍內的優秀教學成果實踐案例,詳細解讀了如何讓教學成果同時兼具“創新性、實踐性、推廣性”三大核心特質,為參會者提供了可落地、可復制的操作指南。“李教授舉的浙江某小學‘生活化數學’成果案例,和我們學校正在探索的方向特別像,他講的成果包裝和推廣技巧,解決了我困惑很久的難題,回去就能試著調整方案。” 靈璧縣第二中學張老師邊聽邊用手機拍下課件重點,會后還主動留下與李教授交流細節。
會議最后,靈璧縣教育工委委員崔鳳仙作總結強調。她充分肯定本次培育會的重要意義,指出教學成果獎是衡量區域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尺,直接關系靈璧縣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她勉勵全體參會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入消化吸收講座核心內容,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積極投身教學成果的培育與申報工作,力爭在各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斬獲佳績,共同推動靈璧縣基礎教育事業邁上新臺階。“崔局長的鼓勵讓我更有信心了,之前總覺得申報成果獎遙不可及,現在有了清晰的方法,我們教研組打算下個月就啟動成果梳理工作。”該縣一中心學校業務負責人表示,這次會議讓她從“不敢申報”變成了“主動想試”。
此次培育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靈璧縣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質量的學習交流平臺,更明確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申報的方向、方法與標準。通過政府部門、學校、名師工作室三方協同發力,有效凝聚了教育成果轉化的合力,而參會教師們滿溢的收獲感與積極的行動意愿,更印證了會議對推動靈璧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切實價值,為縣域教育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方少杰 趙奇)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