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夏的晚霞中,老峰鎮長山村網格員吳丹丹帶著她的民情記錄本,敲響了焦屋組焦大爺家的大門。“焦大爺,你好,我是鎮里新招聘的網格員吳丹丹,負責您這邊的信息登記和問題處理工作。您上次和村委會反映的養老金問題,已經解決了吧?”這樣的場景,正是老峰鎮推進網格化治理的生動縮影。2025年,該鎮新招聘的60名專職網格員全部持證上崗,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以服務溫暖民心,在14個村(社區)織就了一張精細治理網。
“小網格”里的“大民生”
在長山村水蜜桃種植基地,網格員吳丹丹正開著直播介紹即將上市的水蜜桃?!岸嗵澚司W格長幫我宣傳藍莓,現在本地藍莓剛上市,我家每天能賣100多斤呢?!钡靡嬗诰€上線下雙向銷售,種植戶何大叔喜笑顏開。通過建立“網格+產業”幫扶機制,全鎮特色農產品年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年用工超1000人次。在吳屋中心村,老黨員吳玉生帶著村民把“搖錢樹”工程下發的100棵黃桃樹栽種在閑置地塊,房前屋后桃樹林立,第一年就掛了果,帶動68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預計戶均年增收500元。
“吃茶話事”化解千千結
每月15日前后,新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會飄出幽幽茶香,居民代表圍坐一堂,通過“齊心茶”“和氣茶”“情懷茶”“文藝茶”四類主題,共同商討解決居民的急事難事。這里推行的“吃茶話事”和“逢四說事”書記接待日機制,已形成獨具特色的“五個一”工作法:一杯迎客茶、一本調解賬、一支評議隊、一份協議書、一次回頭看。去年冬天,因車輛停放引發的鄰里爭執,在“和事佬”志愿者焦士君和社區“五老”人員的調解下,兩家人最終在茶香中和解。2024年以來,老峰鎮通過“吃茶話事”、“逢四說事”、“周三夜訪”等創新形式,累計解決電動車充電難、小區衛生死角清理等民生問題214件,問題解決率94.3%。
產業網格繪就共富圖
走進長山村的家庭農場,旅游觀光、休閑采摘、垂釣、農家樂、實踐研學等項目一應俱全,成為長山村的一大亮點?!巴ㄟ^‘網格+家庭農場+農戶’”模式,草莓、藍莓、西瓜、蓮蓬、葡萄等特色水果應接不暇,年產鮮果50余噸,帶動村民戶均增收1萬余元?!贝妩h總支書記吳明月介紹道。
廣豐村的“黃桃故事”更令人振奮。強化鎮域內資源互補,20余名網格長化身“興農主播”,把直播間搬到了桃林里。2024年,廣豐村黃桃上市1個月內“清空”樹上“存貨”,實現產銷兩旺。而新光村的月季產業,已從單一種植發展到精油加工、觀光體驗等全產業鏈,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從長山村的草莓大棚到新橋社區的議事茶桌,再到新光村的月季“鏈條”,老峰鎮正用“一根針”穿起“千條線”,書寫著新時代基層治理的“老峰經驗”。這支活躍在基層一線網格員隊伍,已成為鄉村振興路上最活躍的“紅色細胞”。正如新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家禮所言:“網格員就像繡花針,只有針腳夠密,才能繡出群眾滿意的幸福圖景。”(撰稿人 余妍、焦玲/校對人 吳明月/審稿人 王云兵)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