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為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革新,提升教師專業能力,4月30日,合肥市倫先小學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四年級數學組教研活動。此次活動以四節風格迥異的精彩課堂為載體,生動展現了數學組教師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
活動伊始,趙子銳老師帶來《確定位置》一課。趙老師巧妙地以趣味情境導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主動探尋“列與行”背后的數學奧秘。課堂上,校園平面圖、電影院座位表等真實場景被靈活運用,學生們在坐標系的實際應用中,輕松理解了“數對”的本質。這種將生活與數學緊密融合的教學設計,贏得了在場聽課教師的一致贊譽。
緊接著,劉碧琴老師在《認識三角形》的教學中,從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問題切入,通過“畫三邊 — 辨特性 — 學畫高”這一層層遞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鏈條。學生們在實際操作中,直觀感受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劉老師邏輯嚴密的課堂結構,充分彰顯了其扎實深厚的教學功底。
在創新教研環節,張麗莎老師和李治老師分別進行了無生上課展示。張麗莎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別具一格,她借助巧妙的板書設計,將抽象的運算定律轉化為直觀易懂的算理分析,并配合精心設計的對比練習,幫助學生實現了算理與算法的深度內化。李治老師同樣聚焦《認識三角形》,從大橋中的三角形這一獨特角度切入,通過畫三角形、辨三角、找畫高的環節,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概念和定義,為學生打開了認識三角形的新視角。
評課環節把活動推向高潮。各年級老師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對四位老師的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上課老師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維度。老師們一致認為,這四節課共同呈現了“情境 - 問題 - 探究 - 應用”的高效教學閉環。在不同課型的深度打磨中,真正實現了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素養提升的雙向奔赴。
評課結束后,副校長蔡輝帶來關于《分數除法》的微講座。他的講座引發了教師們對“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材”教育意義的深入思考。讓大家認識到,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能有效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還能實現數學學習與文化傳承的雙贏。
此次教研活動,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交流與成長的優質平臺,讓大家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反思、持續提升。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倫先小學的數學教師們正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路徑,努力讓數學課堂更具活力、更富深度。相信以此次活動為新的起點,倫先小學的數學教學將不斷突破創新,助力學生在數學的海洋中收獲更多成長與進步,為學生的未來發展筑牢堅實基礎。
(張麗莎)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