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城大地,一場由青春力量引領的“環境革命”正悄然改變著鄉村面貌。蚌埠共青團以“宣傳動員、督導整改、志愿服務”為三大抓手,組織動員全市青年投身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用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青春動能。
“線上+線下”雙線聯動,唱響環境整治“青春最強音”
“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經開區團工委的青年志愿者們帶著卡通宣傳冊走進校園,通過趣味游戲和環保課堂,讓3000余名中小學生成為“垃圾分類小達人”。與此同時,“BQ直播間”里,“青耕珠城”專題欄目正火熱開播,青年主播用“青言青語”講述環境整治故事,吸引5.46萬人次在線觀看。團蚌埠市委創新傳播形式,推出《立夏》《小滿》等節氣主題宣傳片,以詩意畫面喚醒鄉民環保意識;線下則發動“青年講師團”走村入戶,發放倡議書5000余份,覆蓋群眾超2萬人次,讓“環境整治人人參與”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五河縣阮圩村,10名大學生志愿者頂著烈日,用畫筆將灰白的墻面變成“鄉村畫廊”。“這些畫讓村里一下子‘活’了!”村民指著墻上的稻田、荷塘等連連稱贊。近年來,團蚌埠市委累計組織大學生開展墻體彩繪活動12次,翻新墻面超500平方米,用藝術之美點亮鄉村“顏值”。
“明察+暗訪”雙管齊下,擰緊問題整改“青春責任鏈”
“房前垃圾堆積、溝渠惡臭,需要立即整改。”2025年2月,團蚌埠市委督導組暗訪禹會區許莊村時,及時反饋了10個問題。這樣的場景已成常態。近年來,團蚌埠市委組建青年督導隊,深入75個村莊開展31輪巡查,累計發現并推動整改湖溝垃圾、旱廁未改造、污水外排等問題230余個,形成“問題清單—整改臺賬—回頭看”閉環機制。
在懷遠縣,一場“村莊清潔日”行動掀起風暴。團縣委聯合多部門發動青年志愿者,清理生活垃圾40余噸,拆除殘垣斷壁200余米,整治亂堆亂放點位100余處。“過去路邊雜物多,現在路寬了、水清了,住著舒心!”村民劉大姐感慨道。針對垃圾分類難題,團組織在2個試點村推廣“積分兌換超市”,村民憑分類垃圾積分可兌換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參與率提升60%,“小積分”激活了環境治理“大效能”。
“志愿紅+生態綠”雙向奔赴,書寫美麗鄉村“青春答卷”
在龍子湖區黃郢村,400余名青年揮鍬培土,共植“青年林”20畝,為荒坡披上綠裝;在淮河岸邊,25名“返家鄉”大學生化身“河小青”,開展巡河護河行動,清理河道垃圾3噸;在申集鎮集市,青年志愿者擺起反電詐宣傳攤,同時不忘發放環保手冊,“一舉兩得”的服務贏得群眾點贊......近年來,蚌埠共青團發動230余支青年志愿服務隊、1.2萬名志愿者,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超500場,志愿服務時長突破10萬小時。
“基層需要年輕人,鄉村振興更離不開青春力量!”禹會區長青鄉團工委負責人張晨悅帶領大學生志愿者,不僅參與環境整治,還策劃舉辦環保知識講座10余場。團蚌埠市委創新“N+100”實踐項目,選拔168名大學生兼任基層團干部,推動青年從“旁觀者”變為“組織者”。數據顯示,蚌埠農村團支部已達2333個,凝聚團員4萬余人,成為環境整治的“生力軍”。
從“臟亂差”到“凈綠美”,從“被動整治”到“主動守護”,蚌埠共青團以青春之名,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未來,這支充滿活力的青年隊伍將繼續擦亮“美麗蚌埠”底色,讓青春之花在珠城綻放得更加絢麗!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