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別山腹地的上土市鎮陡沙河村,一個位于村部內的溫情小房間成為全村兒童的“暖心港灣”。在全國婦聯及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陡沙河村以全國婦聯“陽光驛站”項目為抓手,將兒童關愛服務融入基層治理體系,通過陣地建設、精準服務、活動創新三大路徑,探索出留守兒童關愛與鄉風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模式。自2023年8月項目實施以來,驛站配備專職志愿者1名,組建“愛心媽媽”隊伍21人,開展文明主題實踐活動40場,累計服務兒童390余人次,形成“教育一個兒童、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鄉村”的治理新格局。
建強活動陣地:打造家門口的“成長加油站”
陡沙河村將“陽光驛站”建設納入村級公共服務體系,整合村黨群服務中心場地,打造集學習區、閱讀角、活動室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在圖書配備上,涵蓋了科普讀物、文學名著、繪本等不同類型,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閱讀需求;文體設施則包括乒乓球桌、手工制作工具等,為兒童提供了多樣化的娛樂選擇。依托這些物資,陽光驛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閱讀、娛樂活動。放學后,孩子們都會自覺來到驛站,有的在圖書角安靜閱讀,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有的在文體活動區盡情玩耍,釋放活力。周末,驛站還會組織開展作業輔導、閱讀分享會、手工制作、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兒童的課后生活,還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陣地建設注重“軟硬結合”,硬件上,建立管理制度,配備水、電、空調、網絡等基礎設施;軟件上,組建“黨員+專職工作人員+志愿者”管理隊伍,并引導兒童自主管理,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兒童家長共同參與環境維護,形成“空間共建、文明共享”的治理氛圍。2023年8月以來,保持驛站每周5天,每天4小時的開放時間,驛站平均每周接待兒童超10人次,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新地標。
結對編制網格:架起心貼心的“關愛連心橋”
以“陽光驛站”為陣地,陡沙河村結合“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工作,建立了詳細的兒童信息臺賬。志愿者們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全面梳理并完善兒童檔案管理工作,共組織開展入戶走訪37次,累計建立兒童檔案301份,涵蓋基本信息、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為精準服務兒童提供依據。定期更新檔案,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及時掌握兒童成長動態,針對特殊需求兒童,如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單獨標記并重點關注。針對趙浩宇、王銘軒等2名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建立了個案,提供一對一幫扶服務,2024年已為他們2人申請了康復訓練殘疾兒童家長生活費3000元并卡發放。目前全村“愛心媽媽”結對覆蓋率已達到100%,并定期組織開展走訪活動,關注兒童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狀態。
通過“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工作,陡沙河村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兒童關愛保護機制,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也增強了家庭和社會各界對兒童成長的關注度,為兒童的健康成長織密了安全網。通過“愛心媽媽”的紐帶作用,進一步推動了家庭監護責任落實,全村兒童監護合格率提升至98%,輟學率降至0,構建起“家庭盡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活動涵養新風:培育沉浸式的“文明小課堂”
為實現"成長關愛"與 "文明養成"的雙贏,陡沙河村“陽光驛站”打造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主題活動。在思想引領方面,開展了“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親子廉動——共鑄家風‘家廉老少讀’”手抄報活動和“五一”國際勞動節教育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傳承廉潔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培育奮斗精神,全面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推動文明實踐入腦入心。在安全教育方面,組織了消防安全演練、防溺水安全教育、衛生安全知識宣傳等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家教指導方面,開展了親子關系賦能活動,以健康親子關系促進家庭情感聯結,為兒童成長筑牢家庭支持基礎,助力基層家庭文明建設。此外,結合移風易俗和文明鄉風建設工作,驛站還開展了“我畫家鄉美”手抄報、“我是環保小衛士”創意手工制作等活動,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弘揚文明新風尚。通過這些主題活動,孩子們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還將文明理念傳遞到家庭和社會中,推動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
雖然陡沙河村陽光驛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活動形式還可以進一步創新,社會力量的參與度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等。下一步,一是加強與學校、社會組織等的合作,整合更多資源,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到兒童關愛工作中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三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強對陽光驛站的管理和運營,確保各項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讓陽光驛站真正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溫暖港灣。
陡沙河村陽光驛站建設實踐證明,兒童關愛服務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治理創新。通過陣地建設夯實服務基礎,通過精準幫扶激活治理網絡,通過文明養成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了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與鄉風文明建設的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動能。通過持續完善“陣地有形、服務有感、文明有魂”的關愛體系,讓陽光驛站不僅成為兒童成長的“守護者”,更成為基層治理的“連心橋”、文明鄉風的“孵化器”,在大別山區繪就“幼有善育、文明共育”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陳雨萌)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