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考試水作文
何不挾AI以遨游 抱問題而長終
安徽東至三中 胡久香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有一句名言:“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知識無涯,問題無盡。雖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但舊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人類就是踩著問題的“尸體”不斷進階的,生命不止,問題不息,問題不息,探索不止。所以我們要挾AI以遨游,抱問題而長終。
憶往昔,有問題,或苦思冥想,以至豁然開朗;或查資料,翻典籍,千淘萬漉獲真經;或請教專家,探討同道,集思廣益得答案。但尋常子弟,無案可稽,無人可問,無長袖可舞,無外物可假,思而不得。看今朝,搜索引擎滿天飛,人工智能不時新,動動手指,或者動動嘴皮,答案可得。孩子做題,可以查“作業幫”;缺課,可以上“網上課堂”;有疑問,網上搜索。成人也一樣,不會做菜,找“抖音”,不會穿搭找“小紅書”......只要不會,就第一時間到網上搜。網絡、AI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使資源均衡,原來藏在深閨的資料,關山難越的典籍,現在都可以一鍵查找,而且有專家解讀。
但網絡上,亂云飛渡,亂花迷人,有時真假難辨,有時以訛傳訛,所以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要開動腦筋,自己來拿,要善假于AI,而不能依賴AI,更不能迷信AI。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對網絡上的答案,我們要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是這個答案”“答案是否合理”“我怎么沒想到”“我以后該怎么做”,這樣你才能融會貫通,化他知為自知,化他覺為自覺,化他智為自智。
帕斯卡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答案的唾手可得,會不會弱化我們的思維?答案的不厭其詳,會不會低化我們的智商?AI時代,充滿了“喂食”的陷阱,我們只有拿起思考的武器,才能走過AI叢林,沿著問題的臺階拾級而上,登上人生的高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莫愁前路無問題,天下誰人不探索?AI給我們人類提供了隱形的翅膀,我們何不挾AI以遨游,抱問題而長終。
附:新課標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作者簡介:
長期從事一線教學,有機會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耳濡目染,偶有感悟,也學作文,以養性情。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