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溫暖人心、催人奮進,極大激勵廣大青年。
江淮大地上,廣大青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治理、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展現出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
2024年9月22日,一則好消息從合肥科學島傳來。作為世界五大強磁場科學中心之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經過由青年創新先鋒隊為主力軍的攻堅克難,在自主研制的水冷磁體上產生42.02特斯拉的穩態磁場,打破了由美國保持多年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一無所有到領跑世界的升級“蝶變”。
“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先鋒就是開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高場磁體技術青年創新先鋒隊隊長房震表示,將牢記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強國建設的征程上奮勇前行,做勇攀科技高峰的奮斗者。
奮斗者正青春。2024年,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斬獲第76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作為公司“90后”掌門人,韓東成帶領團隊深耕技術研發,9年時間里,在光學設計、材料開發、人機交互等多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將科幻電影場景變為現實。
“總書記的深情囑托、殷切期望,為我們在奮斗前行的道路上點亮航標、指引航程。”韓東成表示,在前行的征途上,將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繼續努力寫好科技創新的“青春答卷”。
創新是安徽的一張金色名片。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聚焦科技強省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培養更多高素質青年科創人才,我省圍繞“挑戰杯”等系列科創賽事銳意改革,形成“精準選題、競賽交流、展示轉化、創業孵化、凝聚人才”全鏈條科創賽事育人體系,不斷引導青年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過去一年,“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吸引10萬余名大學生參加,項目總量和國賽成績均創歷史新高;“星火杯”大模型應用創新賽吸引14個國家533所高校1656支大學生團隊參加;深化“青苗杯”安徽省項目資本對接會,累計達成意向投資近6.5億元,實現融資近2.8億元......在良好的科創生態浸潤中,一批批青年科創人才脫穎而出。
把鏡頭轉向廣袤鄉野,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入推進,鄉村對青年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而青年思維活躍、善于創新,將為鄉村振興帶來澎湃生機。如何搭建橋梁,讓青春與鄉村雙向奔赴?
“直播間的家人們,你們有沒有吃過山茶油?我們這的山茶油,炒菜香,涼拌鮮,老人小孩都喜歡!一二三,我們上鏈接!”直播鏡頭前的小伙子,是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邵健平。
2024年8月,邵健平從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服務于池州市貴池區馬衙街道。他深入挖掘當地特產資源,精心策劃宣傳方案。在今年1月的一場直播中,邵健平團隊獲得10萬人次點擊量,300余筆訂單,帶動線上線下銷售額23萬元,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這讓他在基層找到了發光發熱的新平臺。
以青春之名,筑夢鄉村振興。過去一年,我省深入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789名志愿者在我省16個市、82個縣區、449個鄉鎮開展長期志愿服務;組建“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140名青年專家赴我省16個市服務科技需求395項......廣大江淮青年以堅定不移的信念、拼搏進取的激情、一往無前的沖勁,投身基層實踐,擔當起時代重任。
功由才成,業由才廣。服務于人才強省建設,省市團組織聯合開展青年學子交流營、全國中醫藥青年人才安徽行等活動542場次,累計吸引千名以上博士來皖考察交流,近6萬名大學生參與。引進來,也要走出去,我省在南京大學等省外知名高校建成安徽“迎客松青年驛站”24個,成為服務青年學子、宣傳安徽的重要窗口,在廣大學子間形成回皖、來皖、留皖良好氛圍。
切實服務青年成長發展,助力青年建功立業,我省優化“我為青年辦實事”“千校萬崗”等服務品牌,11場“春暖皖江”公益招聘會提供對口崗位2.4萬余個;省市縣聯動舉辦“青創會客廳”220余場;累計培育大學生返鄉創業獎補項目248個,撥付獎補資金1240萬元;為皖北青年創業資金貸款貼息565.25萬元,撬動各類青年創業貸款近3億元。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