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來,中小學校的勞動課程已經全面實施,但是不少教師對如何開展勞動課程的教學仍感到困惑。2023年11月,由安徽省教育廳主辦,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教師研修網)承辦的“國培計劃(2023)”安徽省緊缺薄弱學科勞動教育教師引領性培訓在江蘇省南通市順利舉辦。項目為期10天,來自安徽省56個區縣的200名農村勞動教育學科骨干教師參加了培訓。
據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了解,該項目培訓聚焦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對勞動課程標準的深入理解、開好勞動課程的實踐方法,采用理論研習、案例考察、實踐操作、論壇對話和總結展示等方式,融理論學習、經驗借鑒與實踐改進于一體,幫助參訓教師提高自身開展勞動教育的能力,最終實現自身專業素養和示范引領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加此次培訓的200位學員,來自安徽省16個地市的56個區縣農村中小學勞動教育學科骨干教師,他們負責本校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授課經驗,并能夠帶動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創建。
聚焦課標,專家引領,提升理念認識。
為使參訓學員深入理解勞動課程標準,能夠開展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本次集中培訓邀請了多位江蘇省、安徽省勞動教育知名專家與一線名師,以新課標為核心,針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選題與活動設計、內涵與區域推進策略等內容,進行主題講座。例如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教研室陳有志副主任,他結合南通市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經驗,作了《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勞動課程目標、實施與評價》的主題講座。他從勞動課程標準出發,闡述了勞動教育、勞動課程、勞動技術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勞動課程標準的五個方面變化,引導參訓教師以勞動能力為主線,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會有效開展勞動課程教學。專家們在講座中分享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用質樸生動的語言,鮮活實用的案例,提升了參訓學員在勞動教育前沿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立足經驗,訪學考察,體悟課程實踐。
“勞修于心,育踐于行。”參訓學員前往南通市如東縣、海門區以及通州區多所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參觀考察,現場了解和體驗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與建設經驗。在考察如東縣解放路小學時,參訓學員細致觀摩了PBL種植課程巧手圍籬笆,欣賞了學生們制作的精致可愛的手工藝品。在館校共建勞動實踐課堂上,參訓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雕刻、面塑、陶藝。恰逢學校在第五屆“銀杏果果”勞動技能比賽,學員還品嘗了小朋友們親手烹飪的美味佳肴。如此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實踐活動,讓參訓教師目不暇接,對建設好本校勞動課程教育體系充滿信心。
緊抓實踐,論壇對話,促進思維碰撞。
承辦此次培訓活動的有關負責人告訴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實踐操作往往是學習中最難的部分,但也是收獲最大的部分。在理論學習和入校考察之后,參訓教師分組研討本次培訓的幾個重要議題:如何規劃個人勞動教育方面的專業發展,如何把新課標融入日常的勞動課程教學之中,如何設計一堂優秀的勞動課程,如何返校后對其他勞動學科教師形成示范帶動等。大家集思共議,結合各自學校的教學特點,撰寫個人專業發展報告、范例性課例、擬開展的培訓講座和教育幫扶活動方案。這個過程并容易,學員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針對參訓教師在梳理相關成果、前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和班級個性問題,項目組設計了“學科論壇”活動,通過與專家直接對話、現場答疑、互動交流,實現專家和參訓教師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
圍繞成果,分享點評,做好返崗實踐。
參訓教師分小組推薦代表分享匯報本組成果:包括范例性課例、個人專業發展報告、擬開展的培訓講座和教育幫扶活動方案。專家對每位匯報人進行點評,根據培訓目標、考核要求、成果產出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可實現的、能落地的、有建設性和引領性的指導建議,據此進一步修改完善學習成果。參訓教師返校后,需要根據學習成果以平臺提供的網絡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并開展勞動教育學科幫扶,對學校及所在區域勞動教育學科教師專業發展及勞動教育教學改革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本次培訓活動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辦,促進了江蘇、安徽兩地勞動教育學科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為勞動教育學科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能、交流教學經驗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回到安徽之后,我們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借鑒在如東解放東路小學學到的寶貴經驗,開展學校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的建設和開發工作。”安徽師范大學附屬蕭縣鳳城小學副校長郭利華在考察南通市如東縣小學勞動課程建設情況后對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如是說。
(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 楊益軍,通訊員 李國慶)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