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社區教育發展,豐富兒童暑期生活,安徽外國語學院“攜手赴鄉約,童心筑未來”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3日至17日走進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青舟學堂公益托管班,開展為期4天的公益課程教育。志愿者們圍繞“課業輔導+特色課程”雙主線,通過作業幫扶、安全教育、趣味送課等多元化課程,服務當地200余名學生。
精準輔導解難題,課業幫扶顯實效
針對留守兒童學習資源有限、假期作業無人輔導的問題,實踐團隊開設“一對一”學業幫扶課堂。志愿者們根據學生年級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重點攻克數學應用題解析、作文寫作技巧等薄弱環節。五年級學生李旭輝同學表示:“哥哥姐姐們講題特別耐心,以前不會的英語單詞現在能用自然拼讀法記住了!”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團隊還設計了錯題積分制。他們將作業中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中,每解決5道錯題可兌換1枚“知識幣”,集滿10枚可換取文具小獎品。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他們在糾錯中鞏固了知識。“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志愿者陳磊感慨道,“看到他們從‘不會做’到‘主動問’,我們覺得特別有意義。”
動漫課堂悟哲理,童心童趣啟思考
為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團隊成員蔣婧宇設計了特色課程《動漫的啟示》。課程選取《熊出沒》《哪吒》《瘋狂動物城》等中外經典動畫片段,以動畫的形式與孩子們共同探討“成長與責任”“團隊合作”“減少偏見”等話題。在“表達我心中主角”環節,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英雄形象,并分享“想擁有的超能力”。“我希望像孫悟空一樣勇敢,保護爺爺奶奶!”一年級學生王小雨同學的發言贏得了掌聲。課程在進行的過程中,大家針對動漫角色胡尼克與兔朱迪的人物對立與合作,充分地認識到偏見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志愿者蔣婧宇表示:“動漫不僅是娛樂,更能成為價值觀教育的生動載體。”
探秘星河燃夢想,科學種子播心田
“太陽系八大行星誰跑得最快?”“為什么地球是藍色的?”在天文科普課《太陽系的奧秘》中,志愿者徐梓浩通過行星模型演示、AR星空軟件互動,將晦澀的天文知識轉化為直觀體驗。孩子們在“星際旅行”角色扮演中學習天體運行規律,更在“我的太空夢”演講中暢想未來。“老師,火星上真的有外星人嗎?”“為什么地球是藍色的?”在天文科普課《太陽系的奧秘》上,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實踐團隊帶來了行星模型、AR星空軟件等教具,讓抽象的天文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志愿者用“星際列車”的比喻講解八大行星的運行軌道,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不同的行星,進一步理解了公轉與自轉。課程結束后,一些孩子們自發制作了黏土行星,并且畫出太陽系運行軌跡圖,使知識銘記于心。
本次志愿服務活動累計開展課業輔導25課時、特色課程12場,惠及學生200余人。青舟學堂負責人張永偉評價到:“大學生們用專業和熱情為孩子們打開了新視野,這種‘知識+陪伴’的模式正是社區教育所需的。”團隊指導教師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推動公益托管服務常態化,讓教育關懷的星火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
通訊員 徐梓浩
本網見習記者陳璐 實習生艾一鳴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