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職業教育如何破解“學用脫節”,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安徽職業技術大學緊扣區域產業脈搏,通過建設標桿產業學院、動態調整專業布局、推行“車間課堂+現代學徒制”模式,實現課堂與車間互通、教學與產業同頻。從“賽教聯動”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到構建全覆蓋生涯教育體系,該校多措并舉提升學生“勝任力”,持續拓寬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路。
課堂車間互通 走出融合就業路
春暖皖江“出彩人生‘就’在基層”大學生就業引航計劃宣講活動 □本報記者 傅 軍/攝
“我是學汽車相關專業的,希望在工作上可以學以致用,傾向于找汽車設計或者車載測試一類的崗位。”小趙是安徽職業技術大學2025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學生,在春暖招聘會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活動現場,他將目光主要聚焦在招聘會現場的車企上,與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的企業代表交流后,他鄭重遞上個人簡歷。
“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是比亞迪在安徽省的重點招聘院校之一。”該企業招聘代表介紹道。據悉,2022年,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時稱)聯合比亞迪,建成比亞迪標桿產業學院,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養服務。在學校實訓車間里,許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被“搬進”課堂成為實訓工具。該校數千名畢業生已成功入企就業,涵蓋從生產到維修各個環節。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技高一籌”,安徽職業技術大學發揮與產業同頻共振的優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夯實“雙基”、“賽教”聯動、“就創”聯動、齊抓共管全員促就業等措施,將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人才奔跑在產業線
“隨著江淮、蔚來、比亞迪等多家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落戶安徽,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要培養更多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魯磊說,新能源汽車的整條產業鏈集聚起了500余家多類型企業,產業和企業發展需要的不是某一專業的人才,而是與整個產業鏈對接的人才鏈。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速構建起具有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學校的專業設置完全對標安徽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據校教務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對接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區域重點培植產業,學校打破原有專業結構,優化重組了16個二級學院,設置了55個深度服務地方產業的專業。
今年6月,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正式宣布成功獲批,安徽省職業教育首次進入本科辦學階段。“工業化發展進入新階段,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階段對產業工人提出更高要求。”安徽職業技術大學黨委主要負責人李方澤說,“社會分工的細化也改變了高等教育的底層邏輯,高等教育培養方向向普通和職業分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給職業教育辦本科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支持”。
今年,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本科招生計劃為1000人,涉及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6大專業。李方澤表示,專業設置是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紐帶,也是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關鍵環節。
據悉,截至2024年10月底,該校現有產業學院有12個,其中與頭部企業共建的有9個,與行業協會共建的有3個,對接區域主導、支柱、新興產業等。
產業學院的機制融合、課堂知識和產業更新的無縫對接,更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學到最新的產業一線技術。對此,學校優化課程標準,新修訂1287門課程標準,融入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實現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目標與職業標準對接。推行“車間課堂+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實施訂單班,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實現學生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培養方式。同時,校企導師隊伍合力,培養校內、校外兩個維度的雙導師隊伍,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
“近幾屆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對核心課程的重要度評價不斷提升,核心課程的設置更為合理”。該校就業與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學校2024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超70%,專業培養目標達成有利于學生中長期發展,說明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不斷提升。用人單位對該校2024屆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為100.00%,其中很滿意的比例為53.01%,畢業生的綜合表現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
大賽展真章 創業逐夢強
2023年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開幕式暨大學生青創報國匯報會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成功舉行,作為全國唯一專科院校、安徽省院校唯一發言代表,該校智能制造學院學生李云龍在會上圍繞“青春因堅持而絢爛多彩”的主題匯報了大學生青創報國的感想和體會。李云龍和他的團隊成員們,加速構建“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聚力解決傳統實訓教學弊端等問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李云龍說:“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我牢記入黨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的具體體現就是要用創新創業實踐投身強國偉業,青春向黨,創新逐夢,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
中考僅300多分的李云龍未能踏入高中校園,開始跟著親戚學起空調維修技術。理論知識的缺乏和生活的艱辛讓他決心重返校園。2021年,李云龍憑借在崗二級技師證書被保送至當時的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在老師指導下,“創新創業”的種子在他心中萌發。
校團委負責人介紹,李云龍過去曾多次參加創新創業賽事,先后斬獲安徽省第十屆“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安徽省第八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賽銀獎。“參加比賽很有幫助。我一開始是因為參加了比賽才想去創業;有人脈資源之后,我才敢去創業。不然光憑一個項目,我也不敢輕易試水。我們公司現在有實體,場地面積已經有了七八百平方米。”李云龍說。
如今,他創辦的科技公司帶頭研發可視化教學實訓系統,并推廣至多所院校使用,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帶動百余人就業。2022年,他被中共淮南市委授予高層次人才“優才卡”。
安徽職業技術大學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打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創新平臺,致力于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舉辦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文件精神,校黨委高度重視,要求就業部門通過就業指導、專題培訓、專家報告等多種形式,廣泛發動學生參與,盡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校就業與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要求各二級學院面向各專業,以不低于專業人數10%的比例,發動學生報名參加,充分體現學校整體人才培養水平以及二級學院辦學特色,形成“以賽啟智、以賽強智、以賽筑夢”的育人新范式。
向學生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免費開放:房租全免,水電減半,不收網絡、物業管理費......在安徽職業技術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學校不斷加強創客空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組建了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其中不乏國家級創業培訓師、創業咨詢師,引入行業企業專家、創業園導師、創業校友等,成立了創新創業專家志愿團。“大學生創客空間已基本形成了‘有物質條件、有名師指導、有學生參與、有服務支撐’的良性運轉狀態。”校就業與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
構建就業指導“金課體系”
“通過此次活動真的收獲很多,感謝老師的答疑讓自己更加明確了求職目標,感覺更加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求職挑戰。”參與學生說。去年年底,該校文化與旅游學院攜手藝術與創意學院、“安佳樂業”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共同舉辦了“簡歷問診”專項活動。
2022年,該校輔導員賈佳開始以紅色育人為主線,運用人力資源、職業指導、企業培訓專業技能,積極打造“一人一品”專業化特色品牌“安佳樂業”,主打“生之所需,行之所至”的就業、學業指導主題,鋪好學生“樂業”之路。去年,賈佳榮獲2023~2024年度“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
“通過職業認知與體驗、職業生涯規劃、創新思維、就業與創業指導、就業實踐能力拓展等模塊化課程,構建大一、大二、大三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的課程體系,做到生涯教育融入學生人才培養全過程。”李方澤介紹,學校以全覆蓋、精準化、特色化為目標,重構生涯教育課程體系。
據悉,該校將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給予每生4學分和不低于64學時的保障。課程內容突出產教融合導向,組建包括輔導員、思政課和專業課教師以及企業導師的職業規劃課程專兼職師資隊伍,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教學方法突出多元實踐導向,課堂講授結合新生專業介紹、企業實踐認知、行業認知講座、主題班會、招聘會實踐等多種形式;教學設計突出賽教聯動導向,發揮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的支點作用,深化大賽與課程體系、賽項標準與課程標準、賽項任務與教學內容、大賽成果與教學資源融合,以賽強能、以賽驗效。
安徽職業技術大學擁抱產業脈搏,打通課堂與車間的壁壘,實現教學與生產的同頻共振,“賽教聯動”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構建全覆蓋生涯教育體系。一系列舉措為畢業生鋪就堅實就業創業之路,展現職業教育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價值。
□本報記者沈思佳采寫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