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高校智力資源與縣域發展需求充分銜接,深化校地協同,賦能青年成長。7月21日下午,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與共青團鳳陽縣委舉辦共建儀式。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一行,團鳳陽縣委相關負責人,鳳陽縣青年志愿者協會相關負責人共同參加了本次儀式。
儀式首先播放了鳳陽城市推介片和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宣傳片,并對雙方基本情況做了介紹,在光影交替之間回溯雙方文脈傳承,彰顯各自魅力,幫助與會者感受兩地特色,為深化合作筑牢了認同基礎。
隨后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學生會主席回顧了來鳳實踐經歷與收獲,并表示將努力做好服務“先行者”、情誼“守護者”,帶動更多學子走進鳳陽、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之路,在鳳陽這片土地上書寫新的青春故事。鳳陽縣青年志愿者協會主席代表當地青年志愿者,向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師生致以熱烈歡迎。并承諾鳳陽縣青年志愿者協會將做好該院學生來鳳實踐的“堅實后盾”、校地聯動的“橋梁紐帶”,借助志愿服務平臺,讓雙方情誼在共贏共進中更加穩固。
在雙方見證下,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共青團鳳陽縣委代表共同簽署了“校地共建”協議,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鳳陽縣青年志愿者協會代表共同為“聊城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正式開啟了雙方聚合優勢、共享資源、互利共贏的合作新篇章。
共青團鳳陽縣委分管負責同志表示,雙方共建是凝聚青年力量、服務雙方發展的有利契機,雙方應以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深挖地域文化基因、升級志愿服務等為抓手,將學院學科優勢與人才資源深度融入鳳陽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校力量與地方發展的同頻共振。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指出,此次共建具有里程碑意義,學院將以基地為依托,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研究、旅游管理規劃等專業優勢,推動育人鏈與需求鏈精準對接,引導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地方發展貢獻高校智力。
最后,共建儀式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此次共建儀式既是聊城大學扎根大地、拓展育人疆域的主動擔當,也是共青團鳳陽縣委創新機制、借智高校賦能發展的生動實踐。下一步,雙方將以文化傳承創新為魂,以志愿服務提質為徑,以人才協同培養為基,持續深化合作內涵。
通訊員 湯健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