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小崗村考察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如今,安徽鳳陽小崗村已形成農業、旅游業、工商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7月15日-7月18日,安徽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鄉韻崗聲”社會實踐隊赴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開展2025年“傳承小崗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探訪改革之鄉如何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文化認同:小崗精神鑄就戰略內核
7月15日上午,實踐隊在小崗干部學院參加活動啟動儀式。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錦柱以“弘揚小崗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為題作專題報告。他介紹,小崗村作為“改革之鄉”,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以“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和新時代改革創新精神為內核,形成了獨特的小崗精神。李錦柱強調:“小崗精神并非簡單的口號,而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實踐結晶。
在沈浩同志紀念館,隊員們深入了解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的事跡,當聽到沈浩同志因為日夜奔波工作,隊員們無不動情落淚。在大包干紀念館,隊員們觀看了情景劇《十八個紅手印》,重溫小崗村村民“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壯舉。實踐隊員廉恒表示:“小崗精神激勵著我們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為小崗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沈浩同志紀念館 梅展供圖
產業吸引:多元發展激活人才活力
實踐隊通過調研走訪了解到,小崗村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加工業為支撐、旅游業和電商業為新增長點的產業格局。目前,全村1.4萬畝耕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農業機械化率達98%。凱盛浩豐、垚鑫甲魚、小崗藍莓等特色種養項目蓬勃發展。省級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已吸引蒸谷米食品、盼盼食品等企業入駐,年產值超20億元。
7月16日,實踐隊走訪了匠心葡萄園、盼盼食品和小崗村電商直播中心。在匠心葡萄園,隊員們了解到,園區通過滴灌技術、線上銷售等創新模式,推動小崗葡萄走向全國。盼盼食品企業通過“研發+加工”模式,既吸引青年人才加入,又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電商直播中心負責人嚴世昌介紹,該平臺為返鄉青年和退伍軍人提供了創業就業渠道,助力小崗農產品銷往全國。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匠心葡萄園 梅展供圖
除此之外,隊員們還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農業生產勞動。實踐隊員武偉豪表示:“通過勞動,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民的艱辛。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當用專業知識助力農業現代化。”工作人員介紹,小崗村正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水稻高產攻關和新品種試驗,探索可推廣的農村改革路徑。
圖為實踐隊員在責任田勞動除草 梅展供圖
政策保障:多措并舉筑牢人才根基
實踐隊通過調研了解到,小崗村圍繞“選、用、留、育”四個層面,構建了本土人才選育、外出人才回流、人才招引和校地共建四大平臺。小崗村黨委副書記嚴永兵介紹,村里通過“上級派、內部選、外部引”模式吸引人才,并為本地學子提供獎學金,鼓勵人才返鄉創業。此外,小崗村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企業、旅投公司、電商中心等載體,為青年人才提供發展空間。
在小崗村博士工作站,站長雷松林博士表示,小崗村創新“課程+課堂+實踐”模式,吸引高校師生參與調研;通過舉辦博士論壇、設立“小崗獎學金”,深化校地合作。他強調:“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博士工作站的使命正是為小崗發展匯聚智力支持。”
圖為實踐隊員與小崗村博士工作站站長雷松林(中間)合影 梅展供圖
青年擔當:知行合一踐行時代使命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青年學子深刻領悟了小崗精神的時代價值,更在實踐中見證了鄉村振興與人才發展的生動融合。通過走訪、勞動與交流,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而人才的成長離不開精神的引領、產業的舞臺與政策的保障。作為新時代青年,既要傳承“敢為人先、改革創新”的小崗精神,更應主動將專業知識與基層實踐相結合,在廣袤鄉村中尋找青春坐標。
未來,安徽工業大學“鄉韻崗聲”實踐隊將繼續深化調研成果,為鄉村人才振興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響應祖國號召。青年唯有扎根大地、知行合一,方能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時代浪潮中書寫屬于這一代人的奮斗篇章。
(通訊員 葛麗君 武偉豪)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