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陡門位于蕪湖市東北郊,扁擔河穿鎮而過,形成東西長百余米的街道格局,四周河網密布。1939年1月,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官陡門大捷”,僅用8分鐘結束戰斗。
近年來,官陡門所在的官陡街道將紅色基因深度融入城鄉發展,創新探索三產融合路徑:通過培育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慕晨國際,推動現代服務業占蕪湖市半壁江山;借助蕪湖汽車產業的優勢,構建超百億規模的汽車后市場產業集群;以“夢湖田園綜合體”為載體,融合紅色研學、農事體驗等業態,打造華東療愈鄉旅新地標。如今的官陡,正以奇襲的智慧攻堅發展,以紅色的溫度書寫振興,讓歷史回響激蕩時代新篇。
【抗戰紀事】奇襲官陡門
官陡門,抗戰時期蕪湖東北郊的一個小鎮,建在扁擔河兩岸堤埂上,街道東西長不過百米。這里離鐵路和灣里飛機場很近,四周河網密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1937年12月,日軍侵占蕪湖后,將官陡門作為重要據點,派偽軍夏明才部200余人駐守,司令部設在小鎮東頭。敵人沿河修筑防御工事,設置3層鐵絲網和障礙物,筑有掩體戰壕;在西、南、北三面每隔2.5公里構筑炮樓,便于相互馳援;敵機出動,不到兩分鐘即可迅速臨空掃射。因此,日偽軍視官陡門為“天險”。
為了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鼓勵敵后的廣大民眾堅持江南抗戰,新四軍第二支隊作出了奇襲官陡門的決定。1939年1月初,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親自對參戰部隊第二支隊三團進行戰斗動員,派出偵察員摸清了官陡門的地形和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研究制定了速戰方案,又組織了幾次夜間戰斗演習。
1939年1月18日清晨,部隊從宣城貍頭橋出發北進。為迷惑敵人,僅走25公里即宿營。次日部隊突然西進,乘船橫穿丹陽湖,再沿內河西進。20日中午,部隊隱蔽于距官陡門約40公里的村莊。午后1時,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分配任務,嚴格規定戰斗須在20分鐘內解決并迅速回撤。
傍晚5時整,部隊整裝待發,粟裕作了簡短的戰前動員。
半小時后天色漸暗,部隊夜行。大約晚上8時半抵敵青山、黃池據點間的亭頭鎮。粟裕派兵監視兩據點以掩護回撤,主力繼續前進。晚上12時主力抵達大閘并從這里渡河。為不驚動敵人,粟裕決定不進村莊,派水手尋得小船兩艘,用繩拖拉搶渡。
經過兩個半小時,部隊全部過河,時已21日凌晨2時。距官陡門還有10公里時,前面又有一條河擋住去路。粟裕果斷決定,多繞5公里路,趕在黎明前發起戰斗。于是部隊跑步前進,一口氣跑了10公里。到頭道橋附近,隊伍改為緩行,安全地越過頭道橋。
4時左右,部隊抵距官陡門2公里的王石橋。粟裕按計劃分兵:一部繞西北向蕪湖方向迂回,另一部沿扁擔河東岸北進,完成對據點的包圍。距官陡門不足1公里時,戰士貼堤壩斜面潛行。距敵二三百米處部隊停下。突擊隊干部帶尖兵偵察,發現敵哨兵及工事、地堡。偵察員回來報告后,粟裕下令行動。
突擊隊戰士匍匐前進,接近敵人據點。尖兵距敵鐵絲網不足30米拉開障礙時觸響警鐘。粟裕立即下令開火,敵哨兵被殲。不到兩分鐘,部隊攻破3層鐵絲網,解決掩體內頑抗的偽軍。同時,河東岸部隊打響戰斗。新四軍兩路夾擊下,偽軍抱頭鼠竄,街上遺棄槍支遍地。新四軍戰士搶占有利地形,二梯隊勇猛沖過小街,奪占木橋沖向河東。激戰后攻占偽軍司令部,企圖逃跑之敵被預伏部隊殲滅。
整個突襲戰僅用8分鐘,連同清理戰場共20分鐘。除偽軍司令夏明才等少數逃脫外,新四軍打死打傷70余名偽軍,活捉57名俘虜,繳獲4挺機槍、10多支短槍、約70支步槍及大量軍需物資。
(本報記者 范克龍 實習生 李容 整理)
【江淮煥新】紅色官陡 產業“奇襲”
昔日槍聲回蕩的官陡門,如今在蕪湖市鳩江區官陡街道續寫著新的篇章。
這場依托周密部署、長途奔襲的“官陡門大捷”,將“出奇制勝”的戰術智慧刻入歷史與現在。
承載著紅色基因的官陡門大捷紀念館靜靜坐落,無聲訴說著崢嶸歲月,也悄然見證著這片熱土如何將不朽的抗戰精神化作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
“官陡門奇襲,新四軍大獲全勝,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7月10日,在蕪湖市鳩江區翰文學校育才分校內的官陡門大捷紀念館內,教師講解員羅蜜樂的講解聲回蕩,深深印刻在參觀者的腦海里。
“這場激戰在粟裕將軍心中,是一場打得很精彩的戰斗。他曾在回憶錄里提起過。”羅蜜樂自豪地介紹,后來粟裕夫人楚青同志還給紀念館回信并贈送相關書籍。
為紀念官陡門大捷,1994年,鳩江區政府在位于官陡門的原官飛小學校園內興建了官陡門大捷紀念館。2016年,原官飛小學紀念館整體遷入蕪湖市翰文學校育才分校,并于2017年建成啟用。
這座由官飛小學舊址遷建而來的紅色地標,已成為我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和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這里,抗日戰爭期間粟裕將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的戰術智慧,正在化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
“依托官陡門大捷紀念館這一紅色資源,學校將‘傳承粟裕精神、堅持三全育人’作為我校特色創建工作的主題。”蕪湖市翰文學校育才分校校長陳慶宏說,“學校打造館校合一的紅色教育品牌,引導青少年從紅色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國情懷,激發時代責任感。”
45個班級每周開展紀念館主題班會,傳承紅色精神;開發《奇襲官陡門》等校本課程,讓紅色故事薪火相傳......近年來,該校一直將紅色精神傳承與學校育人實效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和延伸紀念館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影響力。
“從聽故事到講故事,孩子們完成著精神的接力。”陳慶宏告訴記者,學校還培養遴選學生紅色講解員、教師紅色講解員,打造本校的“一校一品”。目前,在校“紅領巾講解團”50人,最小成員僅7歲。
戰場舊址煥發經濟新活力
當紅色血脈融入發展基因,半城半鄉的官陡街道正書寫三產融合的新答卷。
走進蕪湖市鳩江區官陡街道,慕晨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這批智能家居產品即將出海,發往歐洲、俄羅斯、韓國、巴西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黨支部書記、安徽區域總經理唐文生介紹。去年,公司完成跨境電商線上銷售額近21億元。
作為粟裕將軍指揮“官陡門大捷”的戰場舊址所在地,官陡街道如今擁有17個社區、20多萬人口。
“我們堅持‘紅色基因傳承+產業結構優化’雙輪驅動,加大引進研發設計服務、信息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汽車后市場等產業性服務,培育服務業企業15家、商貿單位6家、汽車零部件企業1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倪翊說,慕晨國際作為街道培育的省級電子商務企業,為街道第三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今,這片紅色熱土上的第三產業已占到蕪湖市的“半壁江山”。
“革命精神激勵著我們開拓創新。通過深耕海外倉+本地化服務,我們的物流時間縮短到3天至5天。”唐文生說,公司將黨建引領和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相結合,推動跨境電商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街道也正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倪翊告訴記者,依托蕪湖市汽車產業的優勢,官陡街道聚焦汽車后市場,發揮轄區發現科技、亞夏、安奇汽車、安徽麥卡出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業態創新融合與資源高效整合,聚力構建超100億元市場規模的汽車后市場產業集群。
在南陽社區,一幅“夢湖田園綜合體”的藍圖徐徐展開。受限于9.96平方公里涉農區域的碎片化格局和軍事設施規劃管控,官陡街道另辟蹊徑:以官陡門大捷紀念館、粟裕精神為內核,沿將軍路打造環夢湖產業帶。紅色研學、農事體驗、濱水樂園星羅棋布,鄉村振興產業園與軍事科普館錯落有致。
“我們要讓紅色基因激活田園經濟,打造華東療愈鄉旅新地標。”項目負責人目光灼灼。
民生為本擘畫振興圖景
上午的大陽垾濕地公園,澄澈的水面揉碎了朝陽的金輝,荷葉托著露珠輕輕搖擺。
“以前這里是雜草叢生的灘涂,現在成了家門口的‘小西湖’。”散步的居民汪敏變邊說邊拿著手機拍照。
這樣的“生態會客廳”,官陡街道有不少。
聚焦“靚環境、提品質”,持續開展“干凈城市”建設,推進城鄉面貌全面煥新,官陡街道新建成大陽垾公園、神山公園、雕塑公園、中江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和口袋公園。同時,組織拆除違建、整治市容、推進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等一系列硬舉措讓街域面貌煥然一新。
觀嵐社區打造的黨史文化長廊,已成為中小學研學打卡地。“這里很受歡迎,經常有老兵和黨員過來自發性地組織活動。”觀嵐社區黨委委員湯雯介紹。長廊盡頭的功能室里,銀發合唱團在排練新編紅歌。
精神滋養更化作暖心服務。星悅廣場商圈一樓的牛肉面館里,老板刁及香常常為外賣員加量,她說:“他們風雨無阻送餐,我們理應互相關懷。”2023年,星悅廣場商圈黨支部成立,由社區黨委委員、商場負責人、黨員商戶代表共同組成。通過“黨員亮身份”行動,帶動商戶共建友好商圈。
物業為100余名騎手辦理“快速通行證”解決“進門難”;社區“寒暑托班”優先接收騎手子女;金店黨員老板帶頭調解商戶矛盾......從解決具體難題到營造友好生態,觀嵐社區與星悅廣場攜手打造的“友好場景商圈”正因為這些實打實的服務,成功獲評市級示范點。
紅色基因的傳承融入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無形的精神力量正化為有形的民生溫度。2024年,街道健全社區“兩委”與業委會委員雙向溝通、雙向互動、雙向服務、雙向評價“四個雙向”機制,化解矛盾糾紛2400余件,優化網格隊伍,解決停車難等治理難題。堅持就業優先,開發崗位54個。新增托育、養老等便民業態370多家,運營16個老年助餐點。
·記者手記·
將紅色基因注入發展脈絡
最有效的紅色傳承,在于將歷史的磅礴偉力,精準地注入時代發展的脈絡。
當紀念館的投影重現粟裕將軍當年“八分鐘奇襲”的雷霆之勢;當慕晨國際的智能家居產品打上“中國制造”標簽,發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昔日灘涂蝶變為居民手機里的“小西湖”......歷史深處的槍炮轟鳴,已化作官陡街道城鄉和諧發展的樂章。
八十余載歲月流轉,官陡門大捷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長途奔襲,出奇制勝”的智慧與膽魄,深深烙印在這片水土的發展基因里。
今日的官陡人,立足獨特的區位,將“奇襲”的果敢用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汽車后市場與服務業的新戰場上攻城拔寨;將“出奇”的智慧融入三產融合路徑,讓紅色文旅激活田園經濟;更將服務為民的初心化作“友好商圈”“生態會客廳”等生動實踐。
在官陡這片土地上,歷史的回響從未遠去,它正激蕩著屬于新時代的、更加澎湃的脈搏。
■ 本報記者 阮孟玥 實習生 杜玉娜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