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近年來,歙縣璜田鄉以創新舉措激活治理效能,通過“情理法”化解矛盾、“微網格”織密防線、“新風尚”涵養根基,為鄉村發展筑牢平安“壓艙石”。
以“情理法”解開“心中結”,讓矛盾化解既有溫度也有硬度。璜田鄉打破“就案辦案”的傳統模式,構建“法理為基、情理為橋”的調解體系。創新“1+3+N”多元調解機制,由鄉平安法治和綜合行政執法中心統籌協調,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顧問協同參與,吸納“五老”、鄉賢等力量共商共治,還創新推出“茶園議事會”,實現“田間地頭化糾紛”。 調解中,先以情動人:遇上宅基地糾紛,聊“遠親不如近鄰”的情誼;碰到贍養爭議,講“百善孝為先”的古訓;再以法明界:用法律條款劃定行為底線。2025年以來,全鄉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7.9%,“信訪量下降、握手言和多”成為鄉村治理新趨勢。
以“微網格”守護“大平安”,讓治理觸角既到末梢也通民心。以村民小組為單元,將全鄉科學劃分為99個“微網格”,推選黨員、退役軍人、志愿者擔任網格員,構建“鄉——村——網格——戶”四級聯動體系,讓平安觸角延伸至每家每戶。網格員是政策宣傳員和安全守護員,小到提醒農戶鎖好門窗,大到排查秸稈禁燒隱患,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處置。針對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定期上門送關懷,讓“小網格”充滿“大溫情”。借助“警網e體治”平臺,后臺實時調度處置,實現“隱患早發現、矛盾早介入、服務早到位”。
以“新風尚”涵養“法治魂”,讓規則意識既入心田也融鄉風。該鄉將法治宣傳與鄉風文明建設相結合,推動“遇事找法、辦事依法”成為群眾的行為自覺。鄉內“法治文化廣場”的宣傳欄上,漫畫故事解讀法律條文,讓村民茶余飯后輕松學法規;“普法講師團”赴各村流動宣講,以案釋法,將“硬法條”轉化為“家常話”;把“守法履約”納入“文明家庭”評選標準,設立“紅黑榜”,對主動用法律化解矛盾的家庭加分獎勵,對拒不守法的公開勸導。如今,“有糾紛找調解、遇難題問法律”已成新風尚。
下一步,璜田鄉將繼續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讓法治精神扎根鄉土,讓平安底色愈發鮮明。(殷曉凡)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