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6月底7月初,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組織皖東紅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走進皖東大地多個紅色教育基地與社區,以實地探訪、精神研學、人物訪談等形式,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的系列實踐活動。
實踐隊首站奔赴皖東烈士陵園,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聆聽革命先烈浴血抗敵的英雄事跡,隊員們深切感悟到先輩們為民族解放事業舍生取義的崇高精神。隨后,實踐隊走進鳳凰社區黨群服務站,在滁州道德模范李昌霞的帶領下深入學習井岡山精神,進一步堅定了新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在皇甫山新四軍無名烈士紀念廣場,實踐隊駐足無名烈士墓碑前,緬懷那些為抗戰勝利默默奉獻卻未留姓名的英雄,在“無名亦英雄”的深沉力量中感悟信仰的重量。活動期間,實踐隊拜訪了皇甫山“中國好人”高青旺。四代人接力植樹造林六十載,讓萬畝荒山變林海,堅守深山,他不僅守護革命遺址,更以質樸的語言講述自己與紅色歷史的淵源,用堅守初心的故事讓隊員們深受觸動。
在文昌花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聆聽老黨員段正龍講述時代變遷。段正龍胸前的黨員徽章格外醒目,他小心翼翼取出“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展示著半個世紀的忠誠與奉獻。他聊起青春時響應號召投身家鄉建設的歲月格外投入,當被問及如何在艱苦條件下保持干勁時,他洪亮回答:“心里揣著信仰,就想著為國家添磚加瓦,再苦也甜!”隊員們專注聆聽,眼里滿是敬意。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既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崇高致敬。隊員們在行走中觸摸歷史肌理,在聆聽中汲取奮進力量,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融入血液,將紅色基因轉化為學習奮斗的動力,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通訊員 甄帥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