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7月1日電(李東標)農業總產值從3595萬元躍升至143.64億元;工業生產總值從278萬元躍升至191.8億元;文旅年接待游客突破400萬人次......
地處皖北平原的安徽省固鎮縣,用一組組亮眼數字勾勒出區域發展的“多彩畫卷”。新的起點上,當地正以“產業立縣、工業強縣、教育興縣、文旅富縣”四大戰略為引領,破浪前行。
航拍固鎮經濟開發區一角。新華網發(尤靖文 攝)
農業“智”變: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的豐產之路
“三夏”時節,在固鎮縣的田間,免耕精播機等大型農機來回穿梭,夏種正緊鑼密鼓展開。
在固鎮縣楊廟鎮任胡村,種糧大戶任啟良輕觸按鈕,搭載北斗導航駕駛系統的免耕精播機隨即啟動。“以前種田全憑經驗,現在掃一掃機器上的二維碼,土壤的墑情數據一目了然,我們心里也有數了。”任啟良說。
固鎮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土肥站站長喬洪生介紹,該縣陸續建設土壤墑情監測點和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報站,提升防災減災實時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幫助農業部門更好地掌握土壤墑情和病蟲害發生趨勢。
在科技驅動糧食穩產增產的同時,固鎮縣積極拓展現代農業新路徑。智能灌溉設備均勻噴灑下,一壟壟番茄掛滿枝頭......走進固鎮縣綠之源智慧農業產業園智能溫室,濃郁的科技氣息撲面而來。
“目前,我們正在4個大棚內進行試種蔬菜。”據產業園項目負責人介紹,規劃種植的西紅柿、圣女果、辣椒、黃瓜等蔬菜,預計年產8000噸,提供就業崗位500個以上,年產值5000萬元。
從北斗導航的精準播種到物聯網墑情監測,從沃野良田好“豐”景到智能溫室蔬果飄香,如今,固鎮縣在皖北大地上描繪出一幅“藏糧于技”的現代農業新圖景。
產業“聚”變:從“零散企業”到“百億集群”的崛起之路
在豐原集團聚乳酸智慧工廠,金黃的玉米經過生物發酵,“變身”為可降解餐具。這條“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是固鎮工業躍遷的縮影。
經過持續科技攻關,豐原集團延伸出塑料加工、紡織、工業及家用裝飾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群,形成百億級生物基產業集群。
位于固鎮縣的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加工肉雞產品。(資料照片)新華網發(尤靖文 攝)
產業筋骨在“鏈式思維”中日益強健。2005年,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入駐固鎮經濟開發區,從最初的肉雞屠宰加工逐步拓展至種雞養殖、雞雛孵化、飼料加工、鮮食加工及熟食深加工生產等業務,一條以大成食品為首的肉雞全食品產業鏈在固鎮集聚,年產值超30億元。
在龍頭企業帶動與重點項目支撐下,固鎮縣工業經濟發展動能澎湃,正加速從傳統農業大縣蛻變為皖北工業經濟“上進生”。
文旅產業多點開花,全域旅游綻放新光彩。走進垓下楚漢文化3D體驗館,一幅幅3D藝術畫重現楚漢時期的風土人情與戰爭場景,讓歷史人物與事件躍然眼前。
“我們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啟動垓下遺址旅游風景區建設,全面提升垓下歷史、文化、民俗魅力,充分展示好、利用好文化遺產資源,打造固鎮文化地標和旅游新名片。”固鎮縣文旅體局局長張艷梅表示。
航拍固鎮縣垓下遺址景區。新華網發(張力 攝)
近年來,固鎮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帶動產業、文化等多業態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漢興之地、勝利之城”文化名片。2024年,固鎮游客接待量突破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5.6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幅分別達33%、17%。
民生“質”變:從“基礎薄弱”到“普惠共享”的幸福之路
炎炎夏日,在淮宿蚌城際鐵路固鎮南站的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
近年來,固鎮交通建設駛入快車道,國省干線總里程已達284公里,公路等級結構顯著優化,對外輻射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固鎮縣將90%以上財政支出投向民生事業,全力推動棚戶區、老舊小區人居環境、服務功能、公共設施改造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截至目前,固鎮縣已完成34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2萬戶;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提升綠化水平,市民樂享綠色空間。
圖為固鎮一中外景。新華網發(凌義樂 攝)
此外,固鎮縣全面推行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共享戰略,創新實施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發展、減負提質、產教結合等系列高質量發展舉措。
如今的固鎮,正以產業升級的硬實力、文旅融合的巧構思、民生為本的溫度感,奔向新征程。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