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記者走進界首市磚集鎮腰莊村富民產業園,米酒的醇香撲面而來。蒸騰的熱氣中,村民楊玉蘭正揮汗如雨,用力攪拌著蒸熟的糯米。
米酒在當地被稱為浮子酒,糯米上鍋蒸煮后,放入適量酒曲發酵釀制而成。“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會做米酒,是祖輩傳下來的技藝。”楊玉蘭做米酒30多年了,靠著這門“手藝”,月工資將近4000元。
2016年之前,腰莊村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村集體經濟收入長期空白,無錢辦事現象突出。村黨委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周邊集體經濟強村發展經驗,在對村內資源全面摸排的基礎上,決定發展米酒特色產業。
村黨委書記劉季告訴記者,腰莊村投入80萬元購買先進釀酒設備,對傳統釀酒工藝進行升級改良,研發不同口味的米酒產品,迅速打開市場。目前,米酒產業年產值已達120多萬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
米酒是腰莊村產業發展的縮影。在村“兩委”干部的示范帶動下,13名干部群眾出資65萬元,利用盤活的53畝荒廢宅基地,創辦集體經濟創業園——富民產業園。
為吸引優質企業入駐,腰莊村采取“群眾入股+社會融資+財政投資”模式,爭取銀行貸款400萬元,上級扶持資金210萬元,建造標準化廠房8300平方米,成功引進旭派服飾公司、麒麟藥業等5家企業入駐。
“村集體經濟公司與引進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對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服務,幫助企業吸納就業人員360余人,其中脫貧群眾26人,每人每年增收2萬多元。”劉季說。
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腰莊村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主動謀劃、積極作為,立足本村實際,制定了“聯村經濟”的發展方向,決定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突破口。村里投入資金200余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及無人植保機,并組織農機手帶機入社,組建腰莊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團隊,為周邊農戶提供土地深翻、機播機種、秸稈打捆、植保飛防等托管服務。
2024年,該服務團隊共完成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7萬余畝,幫助農戶畝均增收80多元,實現托管服務收入166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14萬元。
腰莊村還積極發展“聯營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投資300萬元,成立源隆塑業發展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食品級包裝袋,年產能達500噸,預計年利稅60萬元,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0萬元收益。
為提升村民生活品質,打造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2024年3月以來,腰莊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改變“臟亂差”面貌,讓鄉村環境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
“我們依托網格化管理,構建以村‘兩委’干部為網格長,公益性崗位和環衛工人為網格員,實行網格負責制機制,并探索實施‘日保潔、周評比、月表彰’的工作模式,組織人員實地觀摩評比,讓環境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劉季說。
從米酒飄香到廠房林立,從聯村服務到聯營發展,從環境整治到鄉風文明,腰莊村的每一次蝶變,都離不開村黨委這個“戰斗堡壘”的引領和帶動。
劉季表示,將繼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團結和帶領全體村民,向著產業更興旺、鄉村更美麗、生活更富足的目標前進,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本報記者 安耀武 李鵬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