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西部計劃實施的第22年。20余年來,我省共招募選派6045名志愿者赴新疆、西藏、四川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務工作。
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青藏高原,從黃土高坡到邊陲小鎮......在祖國遼闊的西部大地上,無數江淮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在西部建設的接力跑中傳遞著永不熄滅的信仰火炬。本期,我們邀請西部計劃志愿者,分享在西部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娃娃,我們兵團人也是幾十年前的志愿者”
我來到兵團快200天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卻猶在耳畔。每年,母校都會積極宣傳西部計劃志愿者優秀事跡,在校“青馬工程”實踐課中,我也聽過很多關于志愿者的故事。2024年,作為學校選派的20多名志愿者之一,我來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紅旗農場。近一年來,我扎實推進黨建工作、走街串巷參加志愿服務......我的工作覆蓋3個社區和12個連隊,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呼我“小胡”。
在申報“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工作中,我在兵團戍邊五十載的老黨員們泛黃的檔案中,看到了他們屯墾戍邊的一生,他們用顫抖的聲音和我說:“娃娃,我們兵團人也是幾十年前的志愿者呀!”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信仰的火炬薪火相傳。
未來,我會繼續扎根西部,用所學為鄉村黨建注入新活力,也希望帶動更多的青年大學生加入服務西部的隊伍,在服務中書寫屬于我們這代“新兵團人”的青春篇章。
——池州學院2024屆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 胡俊龍
黃土地開出青春花
我叫李飛,是滁州職業技術學院2015屆畢業生,2015年7月,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乘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寧夏,在鹽池縣這個人口不到20萬的西北小縣城開啟了“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的故事。
西部計劃三年間,我服務于鹽池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從一個語言不通、業務不明、部門不熟的“南方小伙”,成長為能夠帶領新同事辦文辦會、組織調研、協助扶貧的辦公室“骨干人員”。我學習地方方言、工作指南和人民代表大會相關制度法規,也頻頻和領導同事們進村入戶、察訪民情,從辦公室“打下手”人員變成了區市人代會隨團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練就了“遇事緩三秒”的本領。
在寧夏鹽池縣志愿服務期間,我多次參與共青團志愿服務活動,去特殊教育學校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與孩子們做游戲、畫畫、唱歌,幫助他們打掃教室和宿舍。現在,西部計劃的服務期早已結束,但我和西北的故事還會續寫。
——寧夏鹽池縣科技館館長、2023~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項目獲獎者 李 飛
皖藏一家親 天塹變通途
2017年,我由安徽建工集團內部遴選來到西藏國道219線薩嘎縣至康馬縣段1標段,項目地處海拔4600米,缺氧氣喘、嘴唇干裂、皮膚日漸黝黑,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是“第一課”。
不過,我不愿輕言放棄。在西藏的八年間,我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堅守項目一線,用一個個新發現、新工藝、新專利踐行創新精神,秉持“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態度做好每個項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皖藏一家親”的援藏情懷,將“天塹變通途”的故事書寫在青藏高原。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將繼續發揚安徽建工集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把黨旗插在雪域高原。
——安徽省路橋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2023~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項目獲獎者 呂奎元
□本版稿件由本報見習記者陳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