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我們不只有眼前的柴米油鹽,還有遠方的星辰大海。在書中,你可以見識到不同的人,看到旁人看不到的風景,得到不同的生命感悟”。《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的塔拉,以書為翼,飛往屬于自己的山,正值高考沖刺階段的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三(31)班學生汪孟鑠常以此鼓勵自己勇敢地追求知識,不斷地超越自我,為實現夢想而奮斗。
“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考不是只持續幾天的‘閃電戰’,而是持續三年的‘持久戰’。”如何保持在學習中的興趣,汪孟鑠說,他總是善于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將學習視為一種探索,一種挑戰自我的游戲,“這種積極的心態是我持續進步的源泉”。在高考的長跑中,保持昂揚向上、心無雜念的學習心態至關重要。學會調節壓力,保持樂觀向上,在學習上,要具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功不是等來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愛因斯坦在數學推理疲勞時會拿起小提琴拉幾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讓自己從符號中解脫出來。馬克思在研究過程中感到疲勞時會畫畫轉移大腦的興奮區域。閱讀偉人的學習歷程,汪孟鑠鼓勵自己要想脫穎而出,就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提升自我抗壓能力,避免半路出局。“學會放松,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他會通過閱讀、聽音樂和與朋友交流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讓自己在高考壓力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平衡。
“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固然令人欽佩,但方法未必科學。“大量刷題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盲目追求數量,應該從各種渠道找到好題、精題,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經典、不落俗套的題”。他認為有些簡單的常見題型,在確定自己爛熟于心后就可以跳過,學習最重要的是學得清醒,知道自己會什么、不會什么;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總結與反思是學習必經的一個過程,每一次考試后,汪孟鑠都會及時總結反思,“每一次考試之后我們都會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果你在這時好好反思,一定能有不小的收獲。很多人在犯了錯誤后會用粗心這樣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我認為這種行為在高三是不可取的”。他認為,考試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都是由于基礎知識不牢靠以及能力缺乏造成的,所謂粗心,其實只是基礎不扎實而已。要學會總結各科目的學習規律,比如數學題型的歸納、英語單詞的記憶技巧等。學習不僅僅是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應用,通過主動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通過科學的學習方法,善于歸納總結,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零散知識系統化,能夠更高效地吸收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讀書,更像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是為了讓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擁有那份從容不迫的底氣,而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保障。
(記者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