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2月10日,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鄉播”社會實踐隊奔赴安徽省池州市、蕪湖市等地,圍繞“村干部直播助農”主題開展深度調研,以青年視角挖掘鄉村“云端經濟”的潛力與挑戰。
在南陵縣童村,實踐隊員與村干部座談交流,他們了解到當地通過直播推廣茶葉、竹筍等特色農產品,已初步打開線上銷路。“直播不僅能賣貨,更能讓外界看到我們的鄉村文化。”童村村支部書記丁珊感慨道。在吳金馬家農場的直播間,隊員們化身“臨時主播”,參與帶貨,親身體驗流量轉化為訂單的“魔力”。
圖為實踐隊員向童村村支書丁珊了解直播的開展情況
在青陽縣竹陽村與雙合村,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交流訪談等方式了解到,目前村干部對直播助農存在許多期待。竹陽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志龍坦言:“我們希望通過直播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但技術培訓、設備短缺等問題亟待解決。”調研發現,盡管多數村莊已嘗試直播帶貨,但缺乏專業化運營團隊和持續流量支持,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圖為實踐隊員向南陵縣大沖村村主任章俊了解直播中遇到的挑戰
“直播間不僅是帶貨平臺,更是連接鄉親的新橋梁!”在線上直播間,太和縣村支書馮大吉對著手機鏡頭認真回答實踐隊員的提問;臨泉縣村支書韓雷雷則主動犧牲午休時間接受微信專訪,詳細分享“直播助農”的酸甜苦辣;城廂鎮東林村村干部鄧秋紅通過抖音連麥與隊員“云座談”,坦言“流量焦慮下更需堅守服務初心”。一次次“屏對屏”的對話中,“鄉播”實踐隊通過線上問卷、直播蹲點觀察及深度訪談,對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百余名“主播村干部”展開調研,累計回收有效問卷200份,用數據精準把脈基層直播新風潮。
圖為實踐隊員與大沖村村主任章俊在黨群服務中心合照
30天行程,二十余個村莊,百余場線上直播間的交流......這支青年隊伍用腳步丈量鄉村,以數據支撐建言。指導教師陳彬指出:“每份問卷都是鄉村振興的‘需求清單’!直播不僅是銷售工具,更是鄉村連接時代的窗口。青年學子要將專業知識融入鄉土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動能。”(趙玉婷)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