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萬里云霄隊”社會實踐團于寒假期間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萬山鎮,實地走訪當地“最美家庭”徐濟龍家庭,了解“最美家庭”家風家訓的傳承狀況與家庭文化,旨在探索最美家庭帶來的社會影響。
和諧共建 共筑家庭新風尚
近年來,合肥市“最美家庭”徐濟龍家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積極踐行家庭美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文化,形成了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的良好家風。徐濟龍家庭不僅注重家庭內部的和諧建設,還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帶動鄰里共同營造文明、和諧、互助的社會氛圍。徐濟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夫妻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通過言傳身教,將勤儉持家、誠實守信等優良傳統美德傳遞給下一代,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和社會擔當精神。徐濟龍家庭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關心幫助弱勢群體,如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他們定期組織慰問活動,送去生活物資和精神關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真諦,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歸屬感。徐濟龍家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注重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如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等,并鼓勵身邊人一起參與環保行動,共同為建設美麗合肥貢獻力量。通過這些努力,徐濟龍家庭不僅成為合肥市“最美家庭”的典范,更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激勵更多家庭傳承美德、共建和諧社會。
部分成員拜訪徐濟龍家庭合照
躬身力行 德潤萬家傳新風
得知徐濟龍家庭獲評合肥市“最美家庭”后,我們志愿者走訪轄區20余戶家庭,通過問卷、訪談記錄家風傳承現狀,發現40%家庭存在“家訓斷代”“代際溝通弱化”等問題,尤其新市民家庭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亟待提升。調研顯示65%青少年對祖輩口述家史缺乏興趣,傳統家訓傳承載體面臨數字化沖,32%新市民家庭存在“雙重脫嵌”現象,既疏離原鄉文化又未融入城市文明體系,基于此,我們組建社區口述史采集團隊,為新市民家庭制作雙語(方言/普通話)家風紀錄片。試點三天以來,參與家庭親子溝通頻率提升47%。
部分成員于社區處合照
家庭引領 攜手共創新模式
在與徐濟龍家庭的深入交流中,實踐團隊了解到,該家庭以“家和萬事興”為核心理念,通過創新家風傳承與產業幫扶雙軌并行的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標桿。徐濟龍夫婦依托本地生態資源,率先引入綠色種植技術,創辦家庭農場示范園,并聯合周邊20余戶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家庭+農戶+電商”的聯動機制。他們主動對接縣婦聯“巾幗助農”平臺,搭建農產品直播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濟龍家庭將“孝老愛親”家風融入社區服務,真正實現家庭小幸福與鄉村大發展的同頻共振。
部分成員與農場示范園管理員合照
思想碰撞 傳承共筑新典范
實踐尾聲,我們帶著階段性調研成果重返徐濟龍家庭,通過沉浸式觀察與深度訪談,完整勾勒出這個“最美家庭”的振興圖譜。徐濟龍家庭證明,新時代最美家庭既是文明細胞,更是發展引擎,他們探索的家風產業化、產業家風化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精神與物質雙振興樣本。徐濟龍家庭作為最美家庭,通過‘家文化社會化再生產’路徑,既實現了“家和”向“村和”的輻射,又以“德潤”催生“業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精神動力轉化模型。其核心啟示在于:新時代家庭建設不僅是倫理共同體,更是社會治理的功能性單元,唯有激活家庭的文化勢能與技術勢能,方能實現“文盛”與“業興”的深層共振。
部分成員再次采訪徐濟龍家庭成員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