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燈火闌珊處的千年回響
暮色四合,徽州大地披上了一襲輕紗般的薄霧。時至2025年農歷新年初二,安徽歙縣的瞻淇村,被滿懷期待的游客簇擁得熱鬧非凡。隨著一陣陣激昂的鑼鼓聲響起,八盞巨型錦鯉燈,絢爛如織錦,被一群年輕人高高擎起,自祠堂翩然游出,穿梭在蜿蜒的古巷之間,靈動非凡。燈光下,古巷兩旁矗立的明清時期馬頭墻,其上斑駁的磚雕仿佛被賦予了靈性,與魚燈的光影交織出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
截至今日這場持續十余天的魚燈巡游,已吸引了超過30萬名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入這座人口僅千余的古樸村落,共享這份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喜悅。回溯至三年前,瞻淇村的新春景象尚顯寂寥,唯有一支由數十位六七十歲老人組成的魚燈隊,默默傳承著祈福巡游的傳統,為村莊帶來一絲年味。而今,這番景象已煥然一新,煥發著勃勃生機。
第一章 瀕危的燈火:暗夜中的堅守
據史料詳盡記載,這一充滿韻味的民俗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理宗年間(即公元1234年前后),當時由遷居至此的徽商汪氏一族巧妙引入。他們運用竹篾作為魚燈的骨架,以精致的絹布裁剪成鱗片,精心制作成魚燈,寓意深遠,象征著“魚躍龍門”的吉祥之兆,寄托了對子孫后代能夠秉承耕讀傳家的傳統美德,期盼家族能夠代代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景。
在明清時期的鼎盛階段,這座古樸的村落每逢正月佳節,都會組織起一支規模宏大的魚燈隊伍,人數多達百余。魚燈在夜色中蜿蜒游走,猶如璀璨的星河灑落人間,巡游至十里之外的徽州府城,場面蔚為壯觀,深受百姓喜愛。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化浪潮洶涌而至,這座古村逐漸面臨著空心化的嚴峻挑戰。至2020年,村中能夠完整扎制魚燈的老藝人已屈指可數,僅剩幾位年逾古稀的傳承人堅守著這份技藝。而參與魚燈巡游的隊伍,成員也幾乎都是由六七十歲的老人組成,這一傳統民俗活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
第二章 破繭重生:黨建引領下的傳統復興之路
2021年,瞻淇村迎來了轉機,駐村第一書記牛桂茼的到來為村莊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提振村集體經濟,牛書記深入走訪,尋找發展的突破口。在村內的敦睦堂中,一條破舊不堪的魚燈吸引了他的目光。經過向村中老人打聽,他得知瞻淇魚燈已有800年的歷史。一個念頭在他心中萌生:能否借助魚燈的力量,為村莊的發展找到新的出路?
2022年春節前夕,牛書記提議舉辦一場魚燈會,旨在增添節日氛圍,同時凝聚人心。然而,這一提議卻遭遇了重重困難。村民們紛紛表示沒有空閑時間參與,而村里的經費也捉襟見肘,賬上僅有2000元,連購買制作魚燈的材料都遠遠不夠。
正當大家陷入困境時,73歲的老書記汪觀海挺身而出。他擁有幾十年制作魚燈的經驗,年輕時曾靠一輛三輪車收廢品支撐起魚燈隊。雖然魚燈隊后來解散,但他心中的魚燈之火從未熄滅。在汪觀海的帶領下,有手藝的村民紛紛加入,共同為魚燈會的舉辦貢獻力量。
當魚燈重新點亮,在古街巷道中游走時,村民們的內心仿佛也被點亮了。第一書記工作隊和現任村兩委順勢而為,積極勸導外出打工的年輕游子重新組建魚燈隊。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22年春節,徽州古城景區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進行展演,瞻淇魚燈受邀參加并大放異彩。隨后,演出邀約紛至沓來,魚燈隊不僅獲得了收益,還成功留住了游子們的心。
隨著瞻淇魚燈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村莊的流量大幅增加,局面一下子活了起來。更令人欣喜的是,數十名在外打工的95后、00后也回來了。年輕人的創意與傳統技藝的融合,為瞻淇魚燈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使其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第三章 燎原之火: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魚燈的璀璨“出圈”,猶如一把鑰匙,解鎖了瞻淇村莊的無限活力。2024年,歙縣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正式啟動了“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瞻淇振興藍圖,通過精心協調與申請,匯聚了省級和美鄉村專項資金、縣級統籌資金以及社會資本的多方力量,預計實施21個關鍵項目,總投資額將超過6000萬元,旨在以瞻淇為火種,借魚燈之舞,照亮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
同年下半年,歙縣國有企業歙州農文旅集團的強勢加入,為瞻淇鄉村振興計劃注入了強勁動力。該公司與瞻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攜手,共同創立了黃山瞻淇鄉村發展有限公司,并攜手北岸鎮政府,經過嚴格篩選,誠邀安徽鄉信文旅有限公司入駐瞻淇,全面負責村莊的系統化運營。鄉信文旅入駐后,迅速行動,不僅設計了瞻淇村品牌“錦鯉瞻淇”及專屬形象LOGO,還制定了魚燈表演的統一標準,規范了宣傳發布流程,并優化了魚燈研學產品,開發瞻淇特色“八碗四碟”進一步提升了瞻淇的文化內涵與旅游吸引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春節前夕,鄉信文旅攜手魚燈隊隊長鄭冬蛟,成功策劃并執行了“我要上抖音村晚”活動,同時在村內主街舉辦了熱鬧非凡的“尋年味季-長桌宴”,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此外,“魚燈亮,福年旺”春節主題活動也提前布局,眾多精美的陳設設施讓人眼前一亮,同步開展招商計劃為春節游客保駕護航。這些專業而富有創意的舉措,讓瞻淇魚燈在網絡上的熱度再創新高。春節前夕,“瞻淇”這一關鍵詞在全網范圍內的直接搜索量實現了月環比增長573%的驚人成績,而新發布內容量的月環比增長率更是高達1034%,瞻淇村因此成為了備受矚目的鄉村振興典范。
第四章 照見未來:一盞燈火,照亮希望的山河
魚燈的輝煌綻放,如同春風拂面,為瞻淇村的村民們帶來了由衷的歡笑與希望。在這個春節,瞻淇村仿佛被點亮了,綜合餐飲業從2家擴展到6家,其中敦合堂的“八碗四碟”傳統佳肴售出超過2000份;面店從原先的2家增加到29家,每家店日均售出200碗香氣四溢的筍干肉絲面;魚燈作坊從5家增加到13家,家家戶戶門前掛滿了手工制作的魚燈;漢服旅拍的新風尚也吸引了3家店鋪入駐瞻淇;村民自家的小攤位更是琳瑯滿目,熱鬧非凡。
瞻淇村的重生,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增長,更是文化自信的覺醒與傳承。正月期間,魚燈研學工坊內人聲鼎沸,孩子們在非遺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親手編織竹篾、調配燈色,體驗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村里的祠堂里,聚集了更多的年輕游子,他們熱烈討論著不再遠赴他鄉打工,而是選擇留在村內,致力于魚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就連70歲的老者也緊跟時代步伐,開啟了直播,用淳厚的徽州方言,將“魚燈”的古老傳說娓娓道來,讓這份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
當被問及村莊的變化時,老人笑容滿面,手指輕輕劃過祠堂新掛的楹聯:“燈傳萬代憑薪火,魚躍千門看少年。”這句寓意深遠的話語,不僅是對瞻淇村魚燈文化傳承的美好祝愿,更是對年輕一代勇于擔當、積極傳承傳統文化的肯定與期待。一盞盞魚燈,照亮了瞻淇村的山河,也照亮了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
尾聲:燈火里的中國答案
當最后一尾魚燈游回祠堂。古村石板路上,游客們仍舉著手機追逐那些提著迷你魚燈的孩童,暖黃的光斑在青苔上跳躍,仿佛八百年前的光陰從未流逝。
從瀕臨消逝到火遍全網,瞻淇魚燈的故事揭示著鄉村振興的深層邏輯:當古老技藝被賦予當代價值,當鄉土情懷轉化為創新動能,那些曾黯淡的文化火種,終將成為照亮共同富裕之路的璀璨星河。這盞游過千年的魚燈,不僅守護著徽州大地的集體記憶,更照見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是比燈光更明亮的文化自信,比魚躍更動人的時代征程。
彩蛋:今年起瞻淇魚燈將會進入常態化演繹,敬請關注。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