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也維系著家國一體的情感紐帶。自2024年12月4日,中國“春節”申遺成功以來,2025乙巳蛇年就被賦予了一層獨特的節日意義。而今年又恰逢古井貢酒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特約播出十周年。
借著這份喜上添喜的節日氛圍,古井貢酒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年文化”,不僅僅與全球華人接續“過大年、喝古井、看春晚”,還走向全國各地開啟了“古井貢酒·年三十”第四屆年文化節,在不同的非遺年俗中共度中國年、共話年味美、共品酒中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城市的年俗有什么不一樣吧!
北京-京劇
京劇被譽為中國“國劇”,起源于長江下游以南地區的一種民間戲曲徽劇,由唱、念、做、打的四項表演基本功,將故事的悲歡離合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北京的春節期間,各大劇院、景點場地會推出京劇經典曲目的演出,不僅吸引了京劇愛好者,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京劇藝術的獨特韻味。
安徽-黃屯龍燈
黃屯龍燈把舞草龍與板凳舞融合于一體,是安徽地區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每逢正月,伴隨著鏗鏘的鑼鼓嗩吶聲和鞭炮齊鳴聲,舞龍隊與花燈、花挑、跑旱船同行,數十人或上百人進行舞龍燈表演。在濃濃的年味中走街串巷,為當地民眾送去祝福,祈愿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吉林-冬捕
冬捕是一項流傳上千年的傳統漁業生產習俗,也是吉林八景之一,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從12月中旬到過年期間,都是冬捕的黃金時間。這時當地漁民會用上千米的大網開始在冰層下捕魚,處處呈現出一派人歡魚躍的豐收景象。這不僅滿足冬日里人們對美味的渴望,還是新春到來前“年年有余”美好寓意的象征。
山東-葫蘆烙畫
葫蘆烙畫是山東省一種古老的民間技藝,也是一項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鐵為筆、以火為墨、以葫蘆為紙,加入中國畫中的勾、勒、點、染等手法,在葫蘆表面烙繪出萬千種吉祥圖案,展現和諧自然的美感。葫蘆諧音福祿,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春節來臨之時,人們會將新年的美好期盼融入小小的葫蘆中,擺在家中或送給親朋好友,以祈求好運和幸福。
四川-糖畫
糖畫是由《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饗糖”演變而來,將皮影、剪紙等民間藝術的表現手法,運用到熬糖澆鑄的圖案上,可以說“觀之若畫,食之有味”。在四川地區,糖畫作為年俗文化的一部分,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每到過年時節,街頭巷尾總能見到糖畫藝人的身影,他們用手中的勺子和小鏟,在石板上繪制出一幅幅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糖畫,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此外,糖畫還常常作為廟會集市、公園名勝等地的特色小吃和工藝品,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賞和品嘗。
中國人的年酒
無酒不成年,從先秦時期的鄉飲酒禮延續至今,喝年酒已經成為全國各地盛行的年俗。每逢除夕之夜,人們總會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親朋好友開懷暢飲,而古井貢酒·年三十作為中國人的年酒,自然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臨近年末的零點之時,這杯“年三十”年酒隨著一簇簇煙花升空,一臺臺春晚播放,一聲聲倒計時響起,將“幸福的日子比蜜甜,天天都是過大年”的祝福,傾注在每個人的新年心愿中,與全球華人共度這場中國年、世界節。
今天的古井貢酒已經擁有年份原漿古20、年份原漿古8、年份原漿古16、年份原漿古5、年份原漿古26,以及年份原漿年三十、年份原漿中國香古8、年份原漿中國香古7等核心產品,加之黃鶴樓酒、明光酒品牌相關產品,古井貢酒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格帶、更多消費場景、更多香型風格、更多審美特色的實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年文化節的開啟,古井貢酒見證了各地豐富多彩的傳統非遺年俗文化,并在這份獨特的節日儀式感中,讓“中國年”更有味道,也讓中國人的“年酒”形象更加生動。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