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梨尚往來”碭山酥梨文化及產品溯源活動在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舉行。浙江辰頤物語生態科技公司在全國各地的水果經銷商50多人到碭山縣旅游,他們組成酥梨溯源團隊,走進酥梨文博館,品味碭山酥梨文化和發展歷史;走進梨園,了解酥梨的數字化種植過程;進入工廠車間,深入探索碭山秋梨膏的奧秘,感受“世界梨都”的清甜魅力,向消費者傳播碭山酥梨品牌價值。
文博館里品文化
來到位于碭山經開區的安徽龍潤堂生物科技公司,大家走進酥梨文博館,看到仿真酥梨樹上開滿了梨花。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大家用毛球給梨花授粉,體驗干農家活的樂趣,感受甜脆可口酥梨的來之不易。
在酥梨文博館里,工作人員向溯源團隊介紹碭山酥梨文化和發展歷史。
“碭山人民在黃河泛濫淤積的沙土地上種植梨樹,把黃沙漫漫的故黃河兩岸,變成鳥語花香的生態果園。目前,全縣種植酥梨、早熟梨、黃桃等多個水果品種,發展連片果園近100萬畝,享有‘世界梨都’‘中國酥梨之鄉’美譽,其中碭山梨40萬畝,年產酥梨15億斤。現在,碭山縣還有100年樹齡的老梨樹6萬多棵,樹齡最大的‘梨樹王’,有300多年了,目前年產酥梨2000多斤。”酥梨文博館工作人員介紹碭山酥梨文化和發展歷史,引起大家的嘖嘖贊嘆。
在酥梨文博館里,游客觀看碭山梨各種品種的標本,了解碭山梨的發展歷程。
據介紹,碭山縣是碭山酥梨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種梨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適宜的水土和生產技術種出酥脆甘甜的“正宗”碭山梨,現在碭山酥梨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機熬梨膏智能化
“碭山酥梨作為中國傳統三大名梨之首,酥脆爽口、祛熱清痰,被歷代藥家稱為‘果中甘露子,藥中圣醍醐’。《本草綱目》記載,酥梨生、熟食俱佳,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熟食就是把酥梨加工成烤梨、燉梨、小吊梨湯,或者把梨汁熬制成梨膏。”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溯源團隊進入龍潤堂公司的加工車間,見證熬制梨膏的過程。
溯源團隊進入龍潤堂公司加工車間,見證智能化機器熬制梨膏的過程。
據悉,過去,碭山梨膏生產多以家庭手工熬制為主,品質和口感參差不齊,很難形成品牌效應。為讓梨膏這一家鄉特產走得更遠,龍潤堂公司創始人陳科猛2016年自主創業,用智能化機器熬制梨膏,走出碭山梨膏的品牌化之路。
同樣是秋梨膏,制作工藝的不同,口感和效果也完全不同。“我們選擇優質碭山酥梨,經過6道清洗后,通過榨汁機全封閉壓榨出梨汁,再經過機器酶解澄清、超濾、樹脂吸附、五效蒸發、真空低溫熬制等36道工藝匠心熬制,30斤酥梨才熬出1斤梨膏,所以每滴梨膏都是酥梨的精華。”公司副總經理黃勇向溯源團隊詳細介紹梨膏的加工程序。
在秋梨膏生產車間,溯源團隊展示條裝秋梨膏產品。
“在秋梨膏加工廠里參觀,我們真的被震撼到了,碭山秋梨膏經過封閉式壓榨、熬制,保持了營養成分,還沒有任何添加劑,真是好梨出好膏。”經銷商趙凌云發出由衷贊嘆。
種梨用上高科技
這么香甜的秋梨膏到底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溯源團隊又來到位于碭山園藝場的龍潤堂數字化生態梨園里,只見一顆顆黃澄澄的大酥梨掛滿枝頭,清香撲面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在數字化生態梨園里,碭山縣酥梨研究院副院長王學良(左二)向游客介紹數字梨園的種植技術。
“碭山酥梨皮薄汁多、甘甜酥脆,一般地,果形端正、色澤黃亮、果重5—7兩的酥梨最好吃。”碭山縣酥梨研究院副院長王學良向大家介紹好吃的梨子,并講解數字梨園的種植技術,“你看,這邊梨樹上懸掛的是黏蟲黃板、迷向絲和性誘劑,那邊還安裝了物理殺蟲燈,都是來消滅害蟲的,通過推行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提升酥梨品質。同時,梨園里還安裝了物聯網設備,建立信息采集監測網,定期采集梨園影像數據,進行智能化測報,加強梨園數字化技術管理,使水果質量更安全。”
“種梨用上了高科技,怪不得碭山酥梨這么甜!”經銷商王露英一邊激動地說,一邊在梨園里自采酥梨,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碭山縣委常委、副縣長劉建說:“此次辰頤物語參加碭山酥梨溯源之旅,是對碭山酥梨的深度探索;通過‘信任鏈電商’這一新模式,讓更多人了解碭山酥梨,愛上碭山梨膏,共同分享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甜蜜與健康,合力推動碭山酥梨產業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來源:學習強國宿州學習平臺)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