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安徽理工大學智啟鄉村志愿服務隊走進安徽垚鑫小崗村生態甲魚養殖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參觀訪學了解小崗村農業發展新模式,利用所學專業為企業生產現場檢測,為今后發展出謀獻策。
據了解,安徽鳳陽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時代大幕。如今,小崗村響應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號召,再次發揮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開創稻鱉共生、智慧農業等農業生產新模式,其中安徽垚鑫小崗村生態甲魚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是小崗村引進智慧農業的排頭兵企業。
志愿者在稻鱉共生田地及普通高標準稻田檢測水體ph值
“這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說在高標準稻田外圈挖掘少量溝坑為中華鱉提供棲息場所,實現一水兩用,水稻與鱉實現共生,建立綠色生態循環的稻鱉共生系統,增加企業收入來源。”在現場研學中,企業負責人為志愿者們講述了“鱉共生”這一種生態養殖新模式。
在了解到這種模式對水質要求很高時,志愿者們立即對稻鱉共生的水質開展研究,通過對普通高標準稻田和稻鱉共生田地中的水體ph進行檢測,發現稻鱉共生田地ph值為7.5,普通高標準稻田則是8.5。同時,志愿者使用自制的檢測儀對土壤濕度和鹽堿度進行檢測,將檢測數據現場與當地負責人交流,并從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供企業參考。
志愿者提供建議給企業負責人參考
智啟鄉村隊的此次志愿服務活動,運用實驗室中的先進科技解決黃土地上的實際困難,將人工智能先進科技與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相結合,勇敢地擔當起“科技興農”的時代責任。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