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方言是多種方言系統的綜合體,包括官話方言和非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主要分為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而非官話方言則包括贛語、吳語、徽語等。此外,安徽方言中還包含了客籍話,這些多元的語言成分共同構成了安徽方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進一步了解安徽各地方言特色,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徽聲皖韻,傳承鄉音”方言地理語言學調查團隊的三十名同學分別抵達自己的家鄉,其中亳州譙城小分隊的隊員王蕊,于8月5日下午采訪了譙城方言發音人梁麗麗女士以及她的家人梁靜靜老師,傾聽譙城方言流傳和傳承的故事。
一方水土一方音,一言一語總關情
懷著對亳州方言的熱情,團隊成員王蕊帶著提前準備好的采訪內容和錄音資料設備,前往當地熱心志愿者梁麗麗女士的家中。梁麗麗女士是精通譙城方言的地道本地人,同時也是一位熱情的方言傳承人。談及亳州方言,梁麗麗女士面帶微笑,侃侃而談。
亳州方言作為中原官話商阜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還展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它以其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成為當地人民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其聲母系統復雜多樣,韻母豐富且獨具特色,聲調變化豐富,使得亳州方言在發音上既具韻律美,又富含表現力。同時,亳州方言還融入了大量的地方文化元素,如地方戲曲、民間故事、風俗習慣等,使得方言本身成為了一種活生生的文化表現形式。
梁麗麗女士向我們解釋道:亳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黃淮平原南端,歷史上曾是中原文化和江淮文化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亳州方言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多種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比如“得勁”,在亳州方言中表示“舒服”,如“這個沙發坐著真得勁”。“攬滿食”,表示見到好處就拼命攬過來,如“他這個人就喜歡攬滿食”。
方言發音人梁麗麗女士正在配合團隊成員進行方言錄音工作(安徽師范大學 王蕊 提供)
鄉音裊裊,鄉愁未改
方言,這個看似普通而又神秘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表達。團隊成員王蕊在梁麗麗女士家中進行錄音工作時,驚喜地得知她有一個妹妹在市區小學擔任語文老師,也是當地方言的發音人。在錄音工作完成后,成員對梁靜靜老師進行了一個專人采訪。當團隊成員談及在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快速,普通話普及范圍廣,越來越少的人關注方言,記得方言,會說方言。梁靜靜老師表示,隨著時間的流逝,家鄉的人對于方言童謠的記憶會越來越弱,方言傳承人會越來越少,方言傳承也越來越困難,方言保護的文獻也寥寥無幾。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見證與記錄,對區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梁靜靜老師感慨道:“現在的青少年很少知道方言的存在,如何去講述家鄉的方言,對方言的記憶寥寥無幾。但是作為方言發音人,我們會更加積極支持和響應國家方言保護政策,讓方言不成為滄海遺珠。”方言保護不僅僅是每一個發音人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家鄉人民的義務,方言音韻獨特的魅力和表現,是每一位游子在外心中的溫暖,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梁靜靜老師正在接受采訪(安徽師范大學 王蕊 提供)
重拾鄉音記憶,賡續文化之脈
在歲月的長河中,鄉音如同一曲悠揚的旋律,穿越時空的阻隔,輕輕回響在每一個游子的心田。重拾鄉音記憶,便是賡續文化之脈,守護精神家園的重要行動。隨著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普通話的普及讓溝通變得更加便捷,但與此同時,許多方言卻面臨著逐漸消失的危機。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獨特表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民俗風情,是中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失去方言,就如同失去了文化的色彩和溫度,讓文化的傳承變得蒼白無力。
梁靜靜老師為安徽方言地理語言學調查團隊寫的寄語(安徽師范大學 王蕊 提供)
面對方言保護傳承難的現狀,找尋方言童謠的記憶,團隊成員來到商場、街邊、鄉里隨機采訪了不同年齡段的路人。一位正在上初中的小弟弟說道:“方言,其實對于我來說是很陌生的,每次聽那些阿爹阿婆使用方言與我交流,我都是一臉迷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隨著普通話在學校的普及,我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多以普通話為主。但是我認為方言保護很有必要,它是中國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地區文化的重要標志,作為青年人,我之后也會更多了解方言,從阿爹阿婆那學習更多的方言知識。”茶余飯后,鄉里人喜愛聚在一起閑談家常便飯,團隊成員王蕊便也加入其中,探尋阿婆們眼中的方言。其中一位阿婆嘆氣道:“方言幾乎快成為我們老年人交流的方式,現代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方言了。在我們小時候,家家戶戶使用方言交流,大家之間的關系也因方言而密切,我真心希望方言能夠在年輕人口中流行起來,成為一種不會消失的語言。”
團隊成員王蕊正在與鄉里阿婆交談方言的現狀和傳承(安徽師范大學 王蕊 提供)
唱方言童謠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在說方言童謠的人也越來越老,方言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保護和傳承方言的任務刻不容緩。在方言采錄和采訪過程中,團隊成員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每當聽到一個有趣的方言詞匯或理解了一個復雜的語法結構時,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便油然而生。這種樂趣不僅來自語言本身的魅力,更來自與當地居民的真誠交流和情感共鳴。在這個夏天,安徽方言地理語言學調查團隊與方言音韻相遇,不斷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方言保護傳承助力。
(馬璇 王蕊)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