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1日至15日,深入蕪湖市南陵縣煙墩鎮靄里村,開展了以“深尋靄里綠途鄉韻,共繪和美生態藍圖”為主題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用心感受鄉村振興的脈動,用行動繪就生態與發展的和諧畫卷。
綠水青山 和美鄉村
靄里村,被譽為“安徽小香格里拉”,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實踐團隊的目光。7月12日,團隊前往靄里村黨群服務中心,采訪了村書記江兵兵和嚴勝。他們詳細介紹了靄里村近幾年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嚴勝書記感慨地說:“以前村子還只是土路,現在基本達到了百分之百道路硬化,主干道也鋪上了瀝青,拓寬成了雙向車道。”江兵兵書記則強調了靄里村的發展定位“愛在靄里”,利用碧水青山、淳樸民風民俗,舉辦各種活動,如“村長有約·到靄里慶豐收”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帶動了當地旅游業和其他特色產業的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書記江兵兵和嚴勝合照
生態衛士 守護綠意
7月13日,實踐團隊在靄里村開展了“清理入侵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在安徽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副教授郭匿春老師的指導下,對當地的入侵植物如水花生和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了全面的辨別與清理。通過分組行動,團隊成員帶著大剪刀、鐮刀、鏟子等工具,深入村子的田間地頭,開始了有序的清理工作。他們不僅清理了入侵植物,還主動進行了垃圾清理,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實踐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繼續學習外來入侵物種的相關知識,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環保事業,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將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裝袋帶回研究
綠色課堂 青春同行
7月1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小課堂在自閑書社拉開帷幕,實踐團隊通過生動的課堂知識講解和互動游戲,向孩子們普及環保知識。其中環保手工品制作活動成為亮點,孩子們將廢棄瓶子、超輕黏土等材料創意變廢為寶,不僅學到了環保技能,更在歡聲笑語中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在環保知識問答的環節中,實踐團成員引導孩子們鄭重簽下對環保的承諾,將環保行動從言語轉化為實際,鼓勵孩子們從點滴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守護地球。這份承諾不僅是無聲的文字,更是孩子們內心對綠色地球未來的期許。
活動尾聲,實踐團成員為孩子們發放獎品,贈送寫滿祝福的明信片和小獎狀,為環保教育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通過綠色課堂、環保手工課、環保小游戲以及青春誓言的簽署,實踐團與孩子們共同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環保氛圍,將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讓環保理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探索出環保理念與鄉村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徑,讓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為青春的同行者。
圖為實踐隊員通過視頻為小朋友們講解植物修復
產業興旺·富民興村
在萬興村,實踐團隊深入調研了梔子山莊、碧波生態水產養殖公司和萬蕊茶葉種植園,了解當地各產業發展現狀。產業負責人表示,梔子花產業已經成為當地主導產業,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和增收。邱汪洋水產養殖場展示了“稻+蝦+鱉”生態共養模式,不僅保護了生態,也增加了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茶葉產業則通過合作社的模式,帶動了周邊就業和集體經濟的增長。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萬興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展現了產業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和諧共生。未來,萬興村將繼續探索綠色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路徑,讓鄉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希望與活力,讓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在萬興村這片熱土上綻放更加燦爛的光芒。
圖為萬海水書記為實踐團成員介紹梔子山莊基本情況
鄉村振興 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鄉”活動,實踐團成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靄里村的鄉村振興戰略,還親身參與了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實踐。實踐團成員也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領悟到技術創新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關鍵。他們通過親手制作環保手工品、參與生態課堂,為孩子們建立了環保知識與環保實踐之間的橋梁。他們用青春的力量,繪就了一幅幅和美生態的新畫卷,展現了青年一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未來,這樣的實踐活動將繼續在更多鄉村生根發芽,用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通過這次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領悟到技術創新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關鍵。靄里村的明天,將在青春的繪筆下,綻放更加燦爛的光芒。( 焦文熙 汪戴娟 魯學蓉)
責任編輯:杜宇